2016年,当谷歌的AlphaGo打败李世石之后,世界上掀起了一阵人工智能热,有的人兴奋,有的人恐惧,更多的人是迷茫。

    面对人工智能给人类可能带来的冲击,我们不禁问自己:人类过去的长处到底在哪里,以至于我们的祖先在同其他动物以及人类的近亲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

    人类未来的希望在哪里,我们每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中如何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许这也是我自己该考虑的问题。

    我在一次大学讲座中问听众:“在座的哪一位和剑齿虎搏斗过,如果有,能否把你剩余部分举起来让我看看?如果没有见过剑齿虎,和它们的近亲戚洲狮搏斗过也可以。”

    当然没有人举手,一些听众会说:“剑齿虎已经灭绝了。”

    是的,剑齿虎已经灭绝了,事实上是被我们的祖先灭绝的。

    这一点说明,我们的脑子远比四肢重要。至于为什么在当下很多人类的思维高出其他灵长类动物,包括我们过去人类的,是好奇心和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本领。

    好奇心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至关重要。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中世纪是一个长期黑暗的年代,整个欧洲,民间除了《圣经》就没有一本流行的书籍。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人的一个本性了,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不断探究。

    中世纪是一个把精神世界看得比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时代,精神上的富翁,也就是僧侣阶层,属于第一等级,地位要高于世俗世界的贵族,后者属于第二等级。

    其他人再有钱,只能算是第三等级。虽然教会总是希望用正统的思想统一人的思维,但是总是有一些僧侣试图搞清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各种奥秘,并且喜欢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可能还会有不少追随者。

    前者成为教授,后者成为学生,这样由师生共同形成的团体,就是大学的雏形。

    大学的拉丁文一词最早是复数,即uies,意思是很多人的共同体,后来才演变成学校这样的专有名词,成为单数。

    直到今天,美国大部分大学教授的薪金报酬并不高,但是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优秀的人喜欢当教授,让他们做出这种职业发展决定的思想核心是探求未知,这一点和七八百年前的知识阶层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

    从亚里士多德和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到古埃及不知名的学者,再到某个想把问题搞清楚的囚徒,都是如此。

    在未来的智能时代,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却不能取代我们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好奇心不仅在人类进化和现代智人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未来依然是我们人类在大自然生存的立足之本。

    光有好奇心还不足以促成文明的进步,人类还需要有系统地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方法。

    我常常在想,人类是如何从炼金术出发发展出化学,并且逐步认识构成我们物质世界的规律的?

    狗子看到这里笑了起来,他确实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炼金术在东西方都出现过,从古埃及到古代中国,从阿拉伯世界到欧洲。

    但是如果没有从玻意耳到普利斯特里,最后到拉瓦锡的工作,炼金术依然是一种巫术,而不会变成化学这样一种实验科学,更无法获得积累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