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等人超出同时代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获得新知。

    拉瓦锡是量化实验的鼻祖,他是一个天平不离身的人,他总是强调没有进过精确的实验,不应该轻易得出结论。

    此外,拉瓦锡善于解释实验现象并且指出背后的理论原因,在这方面他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一个世纪之后,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他告诉了世人我们这个很复杂的世界,其实不过是由几十种,当时只知道几十种元素,质量不同的基本元素构成,而且这些元素的排列很有规律。

    类似地在生物学上,从最早观察到细胞的胡克和列文虎克,到后来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是靠着一整套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将生物学和遗传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我经常和朋友们讲,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首先还不是在学识上,更不是在金钱上,而是在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上。

    自笛卡儿以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使得发明和发现从过去的偶然变成了后来必然。

    挑战极限是人类思维的第三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当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万物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之后,不禁要问那么原子里面是什么,那些更小的粒子如果存在的话,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从爱因斯坦到希格斯等人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挑战这个认知的极限。

    每一次,当人类觉得前人提出的问题都被解决之后,新的未知有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当人类通过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引力波的理论之后,人类又发现我们的宇宙中可能充满着观测不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占据了宇宙质能的绝大部分。

    这其实又是人类所需要突破的一个新极限。每一次突破这样的极限,人类的思维就进化了一次。对于今天的和未来的人,应该对世界永远充满这些需要突破的极限而感到兴奋。

    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史相比地区的历史,甚至相比现代智人的历史,都是非常短暂的,世界还充满了未知。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技术发展太快而会让机器取代我们,事实上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的问题要搞清楚,以至于我们需要更好的技术,当然,也需要更好的思维方式。

    我想好奇心、系统思考的方法,或者说思维方式,以及不断挑战极限的精神,应该是人类立足于世界的根本。

    数百万年之前,人类开始站直身体,这改变了我们的肌肉和骨骼,使我们能够以一种直立的姿势行走,我们的双手因此得到解放,可以去探索和操控周围的物体。

    这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范围,使我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探索。在站立起来的同时,我们的思考能力也超出其他动物一大截,这让我们可以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大脑去探索这个世界。我们站了起来,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思考。

    人类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我们有求知的动力。

    作为一个物种,人的独特性体现在经过上千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地破解了自然的密码。

    假若给古代的人一台微波炉去加热野牛肉,他或许会认为这个盒子里有一群辛苦工作、像豌豆那么大的神仙,他们在食物下面生起小小的篝火,在盒子打开的一瞬间又会神奇地消失。

    但事实就是如此神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遵循一组简单却不可违背的抽象法则,从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到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奇观皆是如此。

    随着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不断演进,我们从过去将潮涨潮落视为女神的旨意,发展到后来认识到这只是月球引力的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