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蔺知乐坐在灯下翻看从陆府带出来的小札——说是小札其实也不准确,整本册子的内容并非出于同一人之手,倒像是将几个人讨论同一话题的文章装订在了一处。

    清流与毒瘤之争。

    早些年,朝中两党并不以清流毒瘤为称,而是分保守与改革两派。

    以吴懿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变法,而以顾冕为首的保守派则认为改革派变法手段激烈且所提政策流弊颇多,主张暂且维持现状,徐徐图之。

    起先两者的较量还算君子,平常政见不合相互挖苦几句,再过也就在日常事务里给对方使点绊子。

    顾冕出自顾氏,师出名门,年纪轻轻青云直上,三十出头便坐上了中书侍郎之位。而吴懿则是白丁出身,也就亏得运气好被伯乐慧眼识珠保荐进了国子监,科举之后蹉跎数年也就做了个谏议大夫。

    那时的朝局由如今已经退隐的吕太师等人把控,尚且轮不到顾吴两人这样的青壮派登台显眼。

    因此,什么保守派改革派都是小打小闹。

    直到老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往下退。

    原本高悬的权力一点点砸在他们头上。

    顾冕还好,他本身就是世家出来的人,一时的不适应只是“水土不服”。相比之下,吴懿就狼狈得多,好几次险些被清出长安,得亏他命大且有本事才能继续和顾冕相争。

    那时的保守派占绝对的上风。原本支持吴懿的人不少都转投顾冕,甚至还有人试图撺掇顾冕痛打落水狗,但顾冕从未点头并且严厉警告那些人不得欺辱吴懿。

    五年之后,当初将吴懿送进国子监的那位伯乐被以无礼于朝廷之罪车裂而死,吴懿因此吃了挂落。从这看,恐怕都无需保守派出手,吴懿就能把自己玩完。

    但谁也没想到一向不声不响的孟家突然将嫡亲女儿嫁给了吴懿。

    自此便是一个转折。也不知是不是当年那位孟小姐格外旺夫,吴懿竟一路杀回权力中心升任吏部尚书。两派莫名其妙地便势均力敌了。

    而后的风向更是让人看不懂。一年之内,吴懿一连十几条变法谏言都被皇帝采纳,一股子改革新风以长安为中心吹向举国上下。

    起先,变法有所成效,以顾冕为代表的保守派也不能说什么。可随着政策的实施,各种实施前没想到的问题也冒了出来。改革派打补丁打得不亦乐乎,保守派攻讦攻得不亦乐乎,其他势力下场搅混水也搅得不亦乐乎。

    那是朝中最混乱的时候。

    这样过了一年,顾冕实在忍无可忍上书请求皇帝停止变革并要求以吴懿为首的改革派为这一整年的混乱反思领罪。

    皇帝听了他的谏言。吴懿等人也消停了。

    自此,保守派与改革派化成两党,保守派自诩清流而怒斥吴党为毒瘤。

    半年之后,顾冕被贬离开长安,改革继续轰轰烈烈地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