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逃走之后,城外大军总算可以稳定了。
于禁和徐晃功劳最大,于禁升为扬威将军,仍然领兵守在许都城中。
徐晃升为讨逆将军,封汉宁亭侯。
其他有功校尉也都各自有封赏。
当时的将军名号主要只有八个,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还有四方将军,也就是前后左右将军。
这些才是正宗的将军,是可以开府,有属掾的,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一般是战时才会有。或者是外戚掌权之后,为了让自己位高于三公,便给自己加了大将军号,比如梁冀。
另外还有些中郎将,是需要的时候才设置的,比如卢植的北中郎将等,统领的主要是虎贲郎羽林郎和北军五校兵士。
最后就是那些杂号将军了。
征战多了,将军名号不够用,很多人又屡立军功,总不能让人家一直顶着校尉的头衔吧,因此杂号将军名号就应运而生了。
历史上三国到了后期,那些将军名号更乱,既有刘汉帝国的将军,也有曹操魏王国的将军,刘备汉中王国的将军。
比如关羽的前将军,就是汉中王国的,与汉朝其实没什么关系。
照理说于禁和徐晃的功绩,还达不到扬威和讨逆这两个将军名号。
刘协主要是为了对他们施恩,让他们真正的忠于自己。同时也为了激励其他人,让其他人像他们一样,如果想要得到高爵厚禄,就得要为自己卖命。
只是封赏太过也有弊端,就是他们以后再立功时,就会很难封赏。等到赏无可赏的时候,除非他们自己懂得功成身退,否则就只能如历史上的那些君主一样,要么杯酒释兵权,要么就只能找理由杀掉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刘协该想这些的时候,他只想着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的把兵权抓在自己手里。
夏侯渊虽然这次没有功,甚至还可以说是有过,但现在军中只有他有资历统领大军,又有夏侯惇在兖州的关系,刘协只得升他为右将军。
不过同时收回给他的符节,给徐晃的符节也已收回。
刘协本来想要恢复虎符制度,分于禁徐晃和夏侯渊各为一军,分别给他们虎符,凭虎符对上之后才可以调动兵马。
但是被侍中荀攸给劝住了。
荀攸以为,现在还是属于战乱时代,如果严格以虎符调军,则各军将会失去主动权,容易失去战机。而且虎符制度代表着严重削弱夏侯兄弟的统兵权力,很可能会激起他们的过度反应。
刘协一想也是,现在曹氏衰落,但是夏侯氏算是崛起了。夏侯惇主政兖州,得要想个办法把他调走才行。
现在刘协算是亲自掌权,不过底子还是太薄,无论兵力还是财政,都不足以能让刘协为所欲为。外加各地州郡情况复杂,还不是动他们夏侯兄弟的时候。
于禁和徐晃功劳最大,于禁升为扬威将军,仍然领兵守在许都城中。
徐晃升为讨逆将军,封汉宁亭侯。
其他有功校尉也都各自有封赏。
当时的将军名号主要只有八个,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还有四方将军,也就是前后左右将军。
这些才是正宗的将军,是可以开府,有属掾的,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一般是战时才会有。或者是外戚掌权之后,为了让自己位高于三公,便给自己加了大将军号,比如梁冀。
另外还有些中郎将,是需要的时候才设置的,比如卢植的北中郎将等,统领的主要是虎贲郎羽林郎和北军五校兵士。
最后就是那些杂号将军了。
征战多了,将军名号不够用,很多人又屡立军功,总不能让人家一直顶着校尉的头衔吧,因此杂号将军名号就应运而生了。
历史上三国到了后期,那些将军名号更乱,既有刘汉帝国的将军,也有曹操魏王国的将军,刘备汉中王国的将军。
比如关羽的前将军,就是汉中王国的,与汉朝其实没什么关系。
照理说于禁和徐晃的功绩,还达不到扬威和讨逆这两个将军名号。
刘协主要是为了对他们施恩,让他们真正的忠于自己。同时也为了激励其他人,让其他人像他们一样,如果想要得到高爵厚禄,就得要为自己卖命。
只是封赏太过也有弊端,就是他们以后再立功时,就会很难封赏。等到赏无可赏的时候,除非他们自己懂得功成身退,否则就只能如历史上的那些君主一样,要么杯酒释兵权,要么就只能找理由杀掉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刘协该想这些的时候,他只想着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的把兵权抓在自己手里。
夏侯渊虽然这次没有功,甚至还可以说是有过,但现在军中只有他有资历统领大军,又有夏侯惇在兖州的关系,刘协只得升他为右将军。
不过同时收回给他的符节,给徐晃的符节也已收回。
刘协本来想要恢复虎符制度,分于禁徐晃和夏侯渊各为一军,分别给他们虎符,凭虎符对上之后才可以调动兵马。
但是被侍中荀攸给劝住了。
荀攸以为,现在还是属于战乱时代,如果严格以虎符调军,则各军将会失去主动权,容易失去战机。而且虎符制度代表着严重削弱夏侯兄弟的统兵权力,很可能会激起他们的过度反应。
刘协一想也是,现在曹氏衰落,但是夏侯氏算是崛起了。夏侯惇主政兖州,得要想个办法把他调走才行。
现在刘协算是亲自掌权,不过底子还是太薄,无论兵力还是财政,都不足以能让刘协为所欲为。外加各地州郡情况复杂,还不是动他们夏侯兄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