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了底气,张亦隆就敢在谈判中狮子大开口了,“达阳兄弟,既然我们有了成为盟友的打算,我就开门见山了,不和你客气了。”

    达阳做了个请讲的手势,旁边的侍女送上了两碗奶茶。

    张亦隆装作没注意到这个一直跪坐在杨大乖身后的侍女,“达阳兄弟,要想在短时间内训练一支能上战场上的步卒,需要很多条件,我先大概说一下。”

    “我估计需要3000口腰刀或是短剑,2000支的长枪,2000面盾牌,3000套布甲,五百件铁网甲,3000顶铁盔。足够制造2000张弩的原材料,每张弩还要配一百支矢。足够三千人用的锅灶帐篷之类的东西,达阳兄弟自然是懂的。”

    就算达阳身为土默特部的小台吉,听到这些东西也是眼皮直跳。

    张亦隆假装没看到达阳的表情,继续说道:“还需要3000到5000匹战马,要备齐鞍具,配套的旗帜、鼓号这些东西就不用我说了吧,还有三千人九个月的粮饷和赏格。对了,还需要火药,五百斤吧,至少!”

    顿了顿,张亦隆让达阳消化一下前面的话,再补了最后一刀:“这还只是按三千人步卒算的,要是五千步卒,还得再往上加。此外,步卒的待遇不能太低了,例如月饷起码也要有个二三两银子,米面至少三斗,肉也要有个二三十斤!每月!”

    达阳好一会儿没吭声,他到不是被这些东西给吓住了,组建一支军队需要多少物资,他还是心里有数的,张亦隆要的东西并不算特别出乎意料,但难办的事也不少,例如五百斤火药和粮食。

    最大的问题是要在几个月内就准备好如此数量的物资,特别是在右翼三万户备战时还要额外备足草原上本就极度缺乏的铁器和布匹,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好在胡新明给出了一个让达阳感觉轻松些的建议:“不用准备那么多腰刀或是短剑,草原上本就缺铁,换成同等数量的战斧吧,估计只需要不到一半的铁就行了。”

    张亦隆有此奇怪,“去哪儿找现成的战斧?”

    胡新明指着小册子中的一页:“太平堡里有铁匠,我看这里面记载的铁匠还会打造兵器,就是不知道产量有多高。”

    达阳看向杨大乖,后者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我们找太平堡的铁匠一般都是给贵族打造兵器,达阳大人的腰刀就是太平堡铁匠打造的。我们不知道他们全力打造兵器的产量是多少,但估计打造战斧一类的武器应该没什么问题。”

    说到这里,杨大乖补充了一句:“但是要有足够的铁。”

    张亦隆微笑不语,这点小事是难不倒穿越者的。

    于硕则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太平堡里的铁匠会不会打造火器?”

    “会,那个姓易的铁匠来自南方,擅长打造鸟铳,我托他打造过几支三眼铳,比发给边军的三眼铳要好的多。”这次杨大乖的回答非常肯定。

    于硕和张亦隆对视了一眼,看来有戏!

    达阳在脑海中把张亦隆的话重新过了一遍,感觉还有些东西没说清楚,例如钢弩是什么?蒙古骑兵只用角弓,那么就需要新造了,太平堡能造弩吗?

    当他抛出这个问题时,杨大乖都陷入了沉默,张亦隆有些惊讶的看着对面二人,难道太平堡就没有制造弓箭的工匠?

    看出张亦隆的怀疑,杨大乖解释了一下:“太平堡是有专门制造角弓和箭镞的工匠,产量还不小。我们土默特部每年都要从那里购买十万支以上的梅针箭和几千张角弓,但我不知道你所说的钢弩是什么武器,也不知道工匠能不能制造它。”

    这下张亦隆就更奇怪了,“大明军队不用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