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刘祝和王彊忙得几乎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刘景麾下临湘籍士卒及棹夫家属,涉及人数以数千计,超过半数都要迁往酃县,用以安抚麾下士众之心,两人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在此期间,前线的溃兵陆续逃回临湘,刘祝和王彊意识到刘表大军随时有可能杀来,再度加快速度,夜以继日,迁移人口。
当两人送走最后一批人的时候,刘宗率领四千余士卒,百余艘船舰,安全退回临湘境内。
刘宗本就是长沙首屈一指的豪杰,名望素隆,这次又带领众人脱险,极讨士卒之心。若是就此返回临湘,不管是他立下的功劳,抑或他在士卒中的威望,张羡都会出城相迎,并委以重任。
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势,刘宗心里不可避免产生些许犹豫,但他最终还是决定不回临湘,而是南下酃县,与族弟刘景会合。
是日,他便与大军分道扬镳,率领八百部曲,以及五百余自愿追随者,分乘数十艘船离开。
当张羡出城相迎,却不见刘宗其人,而只见其信时,本来稍稍振奋的精神立刻遭到迎头一击。
对此最尴尬的人,莫过于和张羡一同而来的刘蟠,之前他和桓阶向张羡建议,调回在外的驻兵,蔡升的别部便是其一。
然而调令下达后,蔡升迟迟没有回应,刘蟠为此还特意给刘修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劝说蔡升,顾全大局,可惜,同样是石沉大海。
不过在当今这种形势下,蔡升的行为并非个例,大难临头,想要置身于事外的人不在少数。
蔡升之后,刘宗这边又生出事端,他们两个人同时出“意外”,这就绝非意外了,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一切。
“仲达……”刘蟠很轻易就猜出了幕后主使,心中不由叹道“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早在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回的一刻,刘景的亲信刘祝便登门拜访,并送上刘景的亲笔书信。
信上内容很多,从天下大势一路聊到荆州形势,最后以《易经》中的一句话立劝他离开临湘,南下避祸“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一旦发现不好的征兆,就要果断采取行动。长沙如今危在旦夕,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刘蟠看着这封洋洋洒洒数千文的书信,岂能感受不到刘景的良苦用心,但他却无意离开临湘。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张羡一向待他不薄,与桓阶并列,他若危急之时,弃张羡而去,日后还有何面目立于人世间?
刘蟠虽然本人选择留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却将家人托付刘景,除了他年纪老迈,卧病在床,无法远行的老父刘邕,以及妻妾外,其他家眷,包括妹妹和外甥寇封,皆被刘祝带人接走。
刘蟠这时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必须要说点什么才行,他深深一揖,对张羡道“在下惭愧,刘伯嗣居然会做出这样荒谬的事情来,实在是有负府君的信任,我这就修书一封,劝其返回。”
“算了,让他去吧。”张羡缓缓摇头道。他现在的心情,可谓是复杂到了极点,刘宗弃他而去,他本该深恨之。可刘宗却于败军之际,一路收拢溃兵,成功冲破罗县吴巨的阻截,为他带回整整三千名士卒,这对于如今的长沙,绝对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因此心中恨意大减,唯有惋惜。
眼下的长沙,形势堪称险恶,正是用人之际,像刘宗这般拥有出众才能的人,却不能成为自己的臂助,张羡心中好不遗憾。
刘蟠不动声色地道“也对,刘伯嗣如此仓皇而逃,想必已是被北军吓破了胆子,即使强行召他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府君只有选用心志坚定,不畏生死的勇士,才能守住长沙。”
张羡瞥了刘蟠一眼,暗暗摇头,接着不再纠结于刘宗,亲临士卒,善加安抚,并设飨会,犒赏将士,直到日落才离开。
在此期间,前线的溃兵陆续逃回临湘,刘祝和王彊意识到刘表大军随时有可能杀来,再度加快速度,夜以继日,迁移人口。
当两人送走最后一批人的时候,刘宗率领四千余士卒,百余艘船舰,安全退回临湘境内。
刘宗本就是长沙首屈一指的豪杰,名望素隆,这次又带领众人脱险,极讨士卒之心。若是就此返回临湘,不管是他立下的功劳,抑或他在士卒中的威望,张羡都会出城相迎,并委以重任。
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势,刘宗心里不可避免产生些许犹豫,但他最终还是决定不回临湘,而是南下酃县,与族弟刘景会合。
是日,他便与大军分道扬镳,率领八百部曲,以及五百余自愿追随者,分乘数十艘船离开。
当张羡出城相迎,却不见刘宗其人,而只见其信时,本来稍稍振奋的精神立刻遭到迎头一击。
对此最尴尬的人,莫过于和张羡一同而来的刘蟠,之前他和桓阶向张羡建议,调回在外的驻兵,蔡升的别部便是其一。
然而调令下达后,蔡升迟迟没有回应,刘蟠为此还特意给刘修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劝说蔡升,顾全大局,可惜,同样是石沉大海。
不过在当今这种形势下,蔡升的行为并非个例,大难临头,想要置身于事外的人不在少数。
蔡升之后,刘宗这边又生出事端,他们两个人同时出“意外”,这就绝非意外了,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一切。
“仲达……”刘蟠很轻易就猜出了幕后主使,心中不由叹道“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早在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回的一刻,刘景的亲信刘祝便登门拜访,并送上刘景的亲笔书信。
信上内容很多,从天下大势一路聊到荆州形势,最后以《易经》中的一句话立劝他离开临湘,南下避祸“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一旦发现不好的征兆,就要果断采取行动。长沙如今危在旦夕,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刘蟠看着这封洋洋洒洒数千文的书信,岂能感受不到刘景的良苦用心,但他却无意离开临湘。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张羡一向待他不薄,与桓阶并列,他若危急之时,弃张羡而去,日后还有何面目立于人世间?
刘蟠虽然本人选择留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却将家人托付刘景,除了他年纪老迈,卧病在床,无法远行的老父刘邕,以及妻妾外,其他家眷,包括妹妹和外甥寇封,皆被刘祝带人接走。
刘蟠这时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必须要说点什么才行,他深深一揖,对张羡道“在下惭愧,刘伯嗣居然会做出这样荒谬的事情来,实在是有负府君的信任,我这就修书一封,劝其返回。”
“算了,让他去吧。”张羡缓缓摇头道。他现在的心情,可谓是复杂到了极点,刘宗弃他而去,他本该深恨之。可刘宗却于败军之际,一路收拢溃兵,成功冲破罗县吴巨的阻截,为他带回整整三千名士卒,这对于如今的长沙,绝对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因此心中恨意大减,唯有惋惜。
眼下的长沙,形势堪称险恶,正是用人之际,像刘宗这般拥有出众才能的人,却不能成为自己的臂助,张羡心中好不遗憾。
刘蟠不动声色地道“也对,刘伯嗣如此仓皇而逃,想必已是被北军吓破了胆子,即使强行召他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府君只有选用心志坚定,不畏生死的勇士,才能守住长沙。”
张羡瞥了刘蟠一眼,暗暗摇头,接着不再纠结于刘宗,亲临士卒,善加安抚,并设飨会,犒赏将士,直到日落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