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

    孟贺堂和烧饼来到场中,鞠躬行礼,重新站好。

    观众见演员就位,纷纷不自觉的将脚上、手上、嘴上动静变缓。

    一个细节,将津城老少爷们的懂行,显露无疑。

    孟贺堂深吸两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

    转眼,只见他上下两片嘴唇,往嘴里一缩,直接把牙齿包住。

    下巴一抬,眼睛一眯,二十岁的肉体,六十岁的灵魂,便有了几分模样。

    这份发托卖相的功力,让台下观众来了几分兴趣。

    其实他们不知道,孟贺堂暂时也就学这个,有几分灵性。

    不管台下,这家伙就保持着自己的老人相,看着烧饼问道:“尼介是做嘛的?”

    带有七八分味道的津城方言一出口,更让台下不少观众点头。

    “哟,地道呀!”

    相声演员走南闯北,喝四方水,吃百家饭。

    讲究的就是:入哪座山吼哪种腔,进哪座庙拜哪方神。

    说白了,就是到哪里演出,就得学哪里的方言。

    甭多,学上三两句压言镇场便可。

    等你上台,开场那么一说,当地的观众便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自己家乡的方言,那是怎么听怎么舒坦。

    没跑了。

    亲近感一上来,掌声、喝彩声,你要啥我给啥,捧就完了。

    这是相声行当的老前辈传下来的技巧,用行话来说,便叫“倒口”。

    甚至还有人专门攒出了“倒口活”,也就是整个段子都是以学方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