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是这样,宇文氏不也是如此?

    张铤仔细打听过,得知高欢执掌魏国权柄时,年纪大概是三十六七岁。

    而魏帝西投关中、宇文泰为丞相时,不到三十岁。

    两人各自以霸府掌握大权,安插亲信担任要职、坐镇地方,经营将近二十年,死后,儿子受禅称帝,建立齐国、周国。

    张铤觉得,走霸府路线实现朝代更替也不错,适合李笠这种出身差、根基不深的人。

    他就主张趁着此次鄱阳王遇害,李笠直接从徐州起兵,带着火炮一路轰过去,攻入建康,挟持小皇帝以及太后,控制中枢。

    与此同时,妻族也在鄱阳起兵,夺取湓城、寻阳,卡住上游诸军入京之路。

    以李笠在鄱阳的根基,此举定然是应者如云。

    西边,以湓城卡住长江水路,北面,以徐州震慑两淮,谁敢起兵来攻建康,先过火炮这一关。

    李笠在下游三吴地区关起门来清除异己,京城权贵和地方豪强即便闹,又能如何?

    即便沔北、淮北地方牧守叛投敌国,也不要紧,以李笠的能力,只要经营几年、站稳脚跟,就能发兵收复失地,因为没有军队挡得住火炮。

    届时,朝野内外敢不服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李笠以霸府控制朝政,就能徐徐图之。

    李笠活着的时候,还是大梁忠臣,过个十来二十年,儿子们也长大、历练出来。

    李笠去世,世子继任,然后受禅,李笠便被追尊,成为新朝“先帝”,其他儿子作为宗室出镇地方,稳得不能再稳。

    如此一来,李笠的面子、里子都有了。

    张铤想着想着,有些郁闷:奈何李笠不理会啊!

    他每次和李笠“理论”,都说不过对方,李笠总是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把张铤的主张给驳倒。

    好吧,你沉得住气,我这个长史,也得心平气和才行。

    张铤收回思绪,琢磨起建康局势。

    湘东王再次“录尚书事”,张铤不认为这位藩王会老实。

    太后没什么娘家人可以依靠,所以只能靠东宫故人以及朝臣们来相互掣肘,搞权力制衡。

    然而历史证明,这种制衡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