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趟一趟浑水
易土生这话一说出口,立即引发了全场的震动,大臣们略微的动了一下僵化的小脑袋,就明白了皇父摄政王的意思,没错,南京只是留都而已,天启小皇帝到这里来也只不过是游玩,从来也没有说过要迁都,目前为止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了,也是时候返回都城了,这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事情。
只有小桃和桂王心里一阵跳荡,非常的不舒服,隐隐约约有种被设计的感觉。易土生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迁都,那不等于是把左良玉给架空了嘛,左良玉的大军到南京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臣中立即就有人窃窃私语,还有人摩拳擦掌脸上露出喜悦的颜色,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好多的大臣原籍都在北方,他们盼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而作为以前留都的那些官吏,例如熊明遇这样的人,以前在南京自由自在称王称霸已经习惯了,贸贸然的头顶上多了很多大菩萨,还挺不适应的,现在满天神佛要回西天了,当然也是热烈欢迎。
“太后,皇父摄政王这个提议真是太好了,南京虽然是留都,但是北京才是大明朝真正的都城,太后和皇上长期住在南京不利于我们大明朝的统治,像前一段时间反贼高迎祥进攻北京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眼下北方戡乱,皇上和太后正应该守住国门,震慑群邪,保住我大明江山的万年基业。”张鹤鸣一味的迎合易土生的意思,根本就没有半点的是非观念,易土生说鸡蛋是黑的他就跟着说鸡蛋是黑的,就像是易土生的傀儡一样。不过易土生对他很满意,证明她马屁拍的还算不错。
“刚才皇父摄政王和张大人说的句句实情,字字珠玑,微臣也觉得南京实在不是久留之地,当年成祖皇帝决定定都在北京,就是看出北京城龙盘虎踞乃是帝王之都,而且暗合我大明朝的兴旺风水,后来事实果然验证了这一点,我大明朝不但连续顺延了十六代帝王,而且现在还出现了皇父摄政王这样的中流砥柱盖世英雄,这都是成祖皇帝有先见之明啊,我们这些做后备的,应该秉承祖先的遗志,继续定都北京,把大明朝的兴盛局面维持下去。”站出来说话的是内阁大学士高第,这老小子以前都是站在魏忠贤一边的,后来看到魏忠贤斗不过易土生,就转而向易土生邀宠献媚,十足的墙头草,靠不住。
“臣也觉得南京城不是久留之地,最主要的是,眼下北方地区旱灾频仍,民不聊生,虽然战乱平息,但是民心不稳,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民变。东汉时期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黄巾贼灭了又起,起了又灭,没完没了,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老百姓没饭吃,民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太后和皇上仍然滞留南京,那么老百姓就会觉得天子抛弃了他们,心中就会生出怨恨,有的人即使不怨恨,也会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拯救他们。所以,臣恳请两宫圣驾还朝,稳定天下大局。”出来说话的是大学士刘宗周,他倒不是替易土生说话,此人很正直,对明廷一片忠心,只是脑子有点僵化,不会审时度势,只看到了大局,却没有注意到皇太后正在和皇父摄政王斗法,无意中帮了易土生的忙。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有些读儒书的大臣,太过于死板,做事情不知道变通,只能做忠臣,而不能做能臣,正像诸葛亮说的,这些人做做文章卖卖嘴皮子还行,要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差得远了。
“老臣熊明遇也觉得刚才几位大人言之有理,大明朝一向都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当年成祖皇帝秉承太祖皇帝的遗志迁都北京,早就为后代定下了规矩,如今天子年幼,万万不能背上悖逆祖先的不孝之名,此事还请太后明鉴。”熊明遇巴不得皇上和太后明天就走了,尤其是易土生这尊瘟神,多一分钟都不愿意看到他,走走走,赶紧走,走了之后,整个南京就是他的天下了,美女随便草,金银随便拿。他说成祖皇帝朱棣是秉承了太祖朱元璋的遗志迁都北京,那纯属放屁,纯属美化偶像,所有的朝臣心里都清楚,当年朱棣造反成功,害怕在南方站不住脚,所以才把都城迁到自己的根据地北京。当然,也有军事上的考虑,那就是抵御***人的进攻。
这么多的大臣一起站出来为易土生说话,小桃一下子就傻了,桂王也杀了,目前的局面对他们太不利了,别说是她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后和闲散的王爷,就算是天启小皇帝在世,要想对抗这么多大臣的直谏,那也挺费劲的。小桃峨眉一皱,把幽怨的目光投向了方从哲和叶向高,这两人是内阁的首辅和次辅,换在别的朝代,那就是左丞右相,说出一句话,那就是相当于九个香炉啊!
方从哲把脑袋往旁边一转,咽了口唾沫,来了个装看不见。此举把小桃气的差点昏厥,心想,这老东西白拿工资不干活,等日后自己掌握了权力,一定要把他收拾掉,让他回家种地去,不是东西。
关键时刻还是叶向高给力,没有让皇太后失望,只见他撅了撅白胡子,咳嗽了两声,往金殿中央一跨,躬身说道:“启禀太后,臣有不同意见。”
小桃顿时心花怒放,叶向高乃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天下,文武大臣中就有很多他的门生弟子,要是他反对回京,自己不就有希望了嘛。不过,当着易土生的面,她还不敢表现的太高兴,那不就显得她真的有阴谋了嘛。
小桃皱了皱眉头说道:“叶首辅,回京的事情是皇父摄政王提出来的,皇父摄政王连皇上都要尊敬,难道你敢质疑他的决定,而且满朝文武大臣说的话也非常的有道理,哀家实在想不出来你为何反对!”
叶向高为官半生,那是何等的老谋深算,这趟浑水有多深有多浅,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易土生打的什么主意,他早就清清楚楚了,多少个夜里睡不着觉他也是翻来覆去的想,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有时候他觉得就算自己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想一想,最好是站在易土生一面,易土生是谁?是赵襄子、田和、王莽、董卓、司马昭、杨坚、赵匡胤,看看历史书吧,得罪了这些人的有哪一个能得到好下场的,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满门被杀,难道自己要步那些人的后尘吗?
但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叶向高这个儒家学派的巨子,根深蒂固的正统主义者,还是决定做一个保皇派,要尽一切努力保住大明朝的基业,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
叶向高突然转过身来,抬起头,面对着众位大臣和易土生说道:“皇父摄政王,众位大人,请听老朽说一句,老朽觉得现在回京恐怕还不是时候,这理由有三:第一,前一段时间北京城曾经遭遇了战火,城池残破,宫室也受到了损坏,需要时间进行修缮;第二北方的战乱刚刚平息,而皇上和太后选择在这个时候返回都城,这成了什么,传到民间,百姓们会议论说:看看,皇上这是跑到南方去避难了把我们扔在这里受苦,现在灾难过去了,他老人家又优哉游哉的回来了,这简直就是弃万民于不顾的昏君行为;第三为了平息这场战乱,皇父摄政王几乎征调了北方所有的粮食,眼下正是冬季,百姓们正在休息,也没有粮食可以供给,咱们回到京城去吃什么,十万锦衣卫,十万五城兵马司的御林军,再加上只属于皇父摄政王的野战军,每天所吃的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别说国库里现在根本没钱,就算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粮食去呀。”
不得不承认,叶向高说的这几句话又合情又合理绝对不是无理取闹,易土生也不得不承认,这老东西抓住了整件事情的要害所在,不过,易土生也看出来了,叶向高选择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慷慨陈词,就是亮明了态度要和自己作对,以前易土生还对自己把叶向高的老婆曲敏给干了的事情有几分内疚,现在看来,还是干的太少了,以后还要大干特干才可以,这是老东西咎由自取的。
“那么一招叶首辅的意思,以后咱们就定都南京不回北京去了呗,成祖皇帝的遗志我们也可以不理了,北方的灾民也不用安抚了,就在南京城里享福好了,本王就纳闷了,现在百姓倒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首辅大人的你,怎么就能说出这种自私自利的话来呢,没有粮食怎么啦?咱们可以省吃俭用,和百姓同甘共苦,大明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作为大明朝的皇帝和忠臣,为了江山社稷吃一点苦头,有什么不应该的嘛!”易土生的反唇相讥也同样很有力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易土生这话一说出口,立即引发了全场的震动,大臣们略微的动了一下僵化的小脑袋,就明白了皇父摄政王的意思,没错,南京只是留都而已,天启小皇帝到这里来也只不过是游玩,从来也没有说过要迁都,目前为止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了,也是时候返回都城了,这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事情。
只有小桃和桂王心里一阵跳荡,非常的不舒服,隐隐约约有种被设计的感觉。易土生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迁都,那不等于是把左良玉给架空了嘛,左良玉的大军到南京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臣中立即就有人窃窃私语,还有人摩拳擦掌脸上露出喜悦的颜色,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好多的大臣原籍都在北方,他们盼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而作为以前留都的那些官吏,例如熊明遇这样的人,以前在南京自由自在称王称霸已经习惯了,贸贸然的头顶上多了很多大菩萨,还挺不适应的,现在满天神佛要回西天了,当然也是热烈欢迎。
“太后,皇父摄政王这个提议真是太好了,南京虽然是留都,但是北京才是大明朝真正的都城,太后和皇上长期住在南京不利于我们大明朝的统治,像前一段时间反贼高迎祥进攻北京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眼下北方戡乱,皇上和太后正应该守住国门,震慑群邪,保住我大明江山的万年基业。”张鹤鸣一味的迎合易土生的意思,根本就没有半点的是非观念,易土生说鸡蛋是黑的他就跟着说鸡蛋是黑的,就像是易土生的傀儡一样。不过易土生对他很满意,证明她马屁拍的还算不错。
“刚才皇父摄政王和张大人说的句句实情,字字珠玑,微臣也觉得南京实在不是久留之地,当年成祖皇帝决定定都在北京,就是看出北京城龙盘虎踞乃是帝王之都,而且暗合我大明朝的兴旺风水,后来事实果然验证了这一点,我大明朝不但连续顺延了十六代帝王,而且现在还出现了皇父摄政王这样的中流砥柱盖世英雄,这都是成祖皇帝有先见之明啊,我们这些做后备的,应该秉承祖先的遗志,继续定都北京,把大明朝的兴盛局面维持下去。”站出来说话的是内阁大学士高第,这老小子以前都是站在魏忠贤一边的,后来看到魏忠贤斗不过易土生,就转而向易土生邀宠献媚,十足的墙头草,靠不住。
“臣也觉得南京城不是久留之地,最主要的是,眼下北方地区旱灾频仍,民不聊生,虽然战乱平息,但是民心不稳,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民变。东汉时期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黄巾贼灭了又起,起了又灭,没完没了,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老百姓没饭吃,民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太后和皇上仍然滞留南京,那么老百姓就会觉得天子抛弃了他们,心中就会生出怨恨,有的人即使不怨恨,也会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拯救他们。所以,臣恳请两宫圣驾还朝,稳定天下大局。”出来说话的是大学士刘宗周,他倒不是替易土生说话,此人很正直,对明廷一片忠心,只是脑子有点僵化,不会审时度势,只看到了大局,却没有注意到皇太后正在和皇父摄政王斗法,无意中帮了易土生的忙。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有些读儒书的大臣,太过于死板,做事情不知道变通,只能做忠臣,而不能做能臣,正像诸葛亮说的,这些人做做文章卖卖嘴皮子还行,要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差得远了。
“老臣熊明遇也觉得刚才几位大人言之有理,大明朝一向都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当年成祖皇帝秉承太祖皇帝的遗志迁都北京,早就为后代定下了规矩,如今天子年幼,万万不能背上悖逆祖先的不孝之名,此事还请太后明鉴。”熊明遇巴不得皇上和太后明天就走了,尤其是易土生这尊瘟神,多一分钟都不愿意看到他,走走走,赶紧走,走了之后,整个南京就是他的天下了,美女随便草,金银随便拿。他说成祖皇帝朱棣是秉承了太祖朱元璋的遗志迁都北京,那纯属放屁,纯属美化偶像,所有的朝臣心里都清楚,当年朱棣造反成功,害怕在南方站不住脚,所以才把都城迁到自己的根据地北京。当然,也有军事上的考虑,那就是抵御***人的进攻。
这么多的大臣一起站出来为易土生说话,小桃一下子就傻了,桂王也杀了,目前的局面对他们太不利了,别说是她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后和闲散的王爷,就算是天启小皇帝在世,要想对抗这么多大臣的直谏,那也挺费劲的。小桃峨眉一皱,把幽怨的目光投向了方从哲和叶向高,这两人是内阁的首辅和次辅,换在别的朝代,那就是左丞右相,说出一句话,那就是相当于九个香炉啊!
方从哲把脑袋往旁边一转,咽了口唾沫,来了个装看不见。此举把小桃气的差点昏厥,心想,这老东西白拿工资不干活,等日后自己掌握了权力,一定要把他收拾掉,让他回家种地去,不是东西。
关键时刻还是叶向高给力,没有让皇太后失望,只见他撅了撅白胡子,咳嗽了两声,往金殿中央一跨,躬身说道:“启禀太后,臣有不同意见。”
小桃顿时心花怒放,叶向高乃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天下,文武大臣中就有很多他的门生弟子,要是他反对回京,自己不就有希望了嘛。不过,当着易土生的面,她还不敢表现的太高兴,那不就显得她真的有阴谋了嘛。
小桃皱了皱眉头说道:“叶首辅,回京的事情是皇父摄政王提出来的,皇父摄政王连皇上都要尊敬,难道你敢质疑他的决定,而且满朝文武大臣说的话也非常的有道理,哀家实在想不出来你为何反对!”
叶向高为官半生,那是何等的老谋深算,这趟浑水有多深有多浅,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易土生打的什么主意,他早就清清楚楚了,多少个夜里睡不着觉他也是翻来覆去的想,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有时候他觉得就算自己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想一想,最好是站在易土生一面,易土生是谁?是赵襄子、田和、王莽、董卓、司马昭、杨坚、赵匡胤,看看历史书吧,得罪了这些人的有哪一个能得到好下场的,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满门被杀,难道自己要步那些人的后尘吗?
但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叶向高这个儒家学派的巨子,根深蒂固的正统主义者,还是决定做一个保皇派,要尽一切努力保住大明朝的基业,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
叶向高突然转过身来,抬起头,面对着众位大臣和易土生说道:“皇父摄政王,众位大人,请听老朽说一句,老朽觉得现在回京恐怕还不是时候,这理由有三:第一,前一段时间北京城曾经遭遇了战火,城池残破,宫室也受到了损坏,需要时间进行修缮;第二北方的战乱刚刚平息,而皇上和太后选择在这个时候返回都城,这成了什么,传到民间,百姓们会议论说:看看,皇上这是跑到南方去避难了把我们扔在这里受苦,现在灾难过去了,他老人家又优哉游哉的回来了,这简直就是弃万民于不顾的昏君行为;第三为了平息这场战乱,皇父摄政王几乎征调了北方所有的粮食,眼下正是冬季,百姓们正在休息,也没有粮食可以供给,咱们回到京城去吃什么,十万锦衣卫,十万五城兵马司的御林军,再加上只属于皇父摄政王的野战军,每天所吃的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别说国库里现在根本没钱,就算是有钱,也没地方买粮食去呀。”
不得不承认,叶向高说的这几句话又合情又合理绝对不是无理取闹,易土生也不得不承认,这老东西抓住了整件事情的要害所在,不过,易土生也看出来了,叶向高选择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慷慨陈词,就是亮明了态度要和自己作对,以前易土生还对自己把叶向高的老婆曲敏给干了的事情有几分内疚,现在看来,还是干的太少了,以后还要大干特干才可以,这是老东西咎由自取的。
“那么一招叶首辅的意思,以后咱们就定都南京不回北京去了呗,成祖皇帝的遗志我们也可以不理了,北方的灾民也不用安抚了,就在南京城里享福好了,本王就纳闷了,现在百姓倒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首辅大人的你,怎么就能说出这种自私自利的话来呢,没有粮食怎么啦?咱们可以省吃俭用,和百姓同甘共苦,大明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作为大明朝的皇帝和忠臣,为了江山社稷吃一点苦头,有什么不应该的嘛!”易土生的反唇相讥也同样很有力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