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禄他原以为会被穰侯送给他家的后辈,可能他就被迫站了楚国阵营,这样不管他做没做什么,将来在秦国为官都是一个污点。

    在他看来,秦国内现在势大的楚系势力迟早会崩散的。不可否认穰侯是真的有能力,不然也不会让秦王忍让他这么多年,可穰侯骄奢太过,已经拿自己的利益凌驾于秦国之上了,不是长久之道。

    现任秦王能忍,可他毕竟年龄大了,他的继承人可不一定会忍下去。他早就听说秦国太子与丞相不和,一旦太子继位,穰侯识相点就交出权利,尽早离开秦国,不然当年的商君就会是将来的穰侯。

    只可惜就他来的路上所见,穰侯似乎虽然察觉到了危险,但是却没能舍得下权利,反倒是愈加抓住权利不放了。这样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啊。

    而他一旦被视作穰侯这边的,不论是劝说自信多疑的穰侯的难度;还是改投秦王这边,被视作反复小人,想要爬到报复曾经侮辱他的魏国丞相魏齐的地位都非常困难。

    但是好在情况不错,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穰侯喜欢的是一个秦国公子,但是让他免于两难之境还是非常好的,所以他对于这位小公子起始好感度相当不错。

    虽然糊里糊涂的到了秦国,远比他预计的要早不少,但是有许多秦国消息也的确是在秦国内部比较好打听到,比如这新种植的东西和农具。

    他在回来的路上虽然不能到处走,但还是看到了不少的新东西的。难道这些就是秦国有底气年年出征的原因吗?还得再去看看才好。

    幸好那位异人公子没有说让他不能出去的意思,这么算来,只要应付应付小孩子的话,好像还不错。

    但是一段日子之后,张禄发现这个孩子要比他原以为的力量大多了。暂且不提这庄子在外面人数不少的侍卫将士牢固的保护着这个这个孩子,就是他平常见的人,地位也大多不一般。

    从治粟内史到丞相穰侯,从少府令到秦王嬴稷,这段时间都陆续来过,都对这个孩子亲切有加。如果是因为安国君?可是据他所知,安国君并没有如此受宠啊。

    一有时间就在外面晃荡的张禄,终于将注意力投向了一直就在眼前,但他从来没放在心上过的孩子身上。

    异人对于自己这位先生在想些什么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叫着他先生,他似乎也懂得很多的样子,但是对他来说这位就是家长送给他的工具人而已,和后院中被送来打下手的工匠之流并无不同。

    听了一段时间的魏国风俗,又将最近新弄出来的打谷农具交给治粟内史,让他们自己去调整之后,异人终于有了空闲时间可以去找张禄来解答自己的疑问。

    “先生说过,魏国地处中原,交通要道,有许多学者游学都会经过魏国。这是我秦国地处较为偏远的西地难以比拟的。”,虽然我好像也没听说魏国有留下过什么靠谱的政策人才,任由他们经过然后就走了吗?简直浪费。

    “但是齐国呢?齐国和我秦国,一西一东,为什么他们能有这么多学者。明明论起来,在我秦国为官的六国之人,比起齐国要多多了。为什么我就没见过几个学者呢?甚至连游学的学子也很少呢?

    我们秦国明明那么好!百姓淳朴,官吏负责,吏治清明。哪有他们说的那样是蛮夷之国啊!”异人越说越生气。在他心里他的祖国千好万好,他们既不了解,凭什么指责他们啊。他想起之前在咸阳城里遇见那个对着秦人一副看不清样子的学子就超级生气的。

    不过他和那种搞不清楚状况的人才不一样呢,他是讲证据的。既然不了解,那就去问了解的人。如果有不如就加强自己,如果有优点,就要把优点砸到他们头上,让他们知道是我们比较强,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位置。

    张禄看着眼前这气鼓鼓的孩子,有些触动。这么小的孩子都会知道维护自己的国家,那些大人物怎么就看不清呢?还不如这么一个孩子。只可惜他的国家现在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所了啊。

    不过,张禄为异人讲了东方六国视秦国为蛮夷之国的原因,和齐国学风浓厚的稷下学宫,算是给他之前讲的那些内容打个补丁,以及做个测试。

    “东方多是周朝时姬姓诸侯或是上卿,自认出身高贵。秦国立国之初不过是因养马有功而得封西垂之地,又长时间与西戎交错相居,多受戎人影响,少与东方交流,时日渐长,虽然秦人与西戎都视对方为敌,但多少带上了对方的风俗。再加上秦国以实务为要,所以六国都有些看不起秦国,认为秦国缺少礼仪教化。”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张禄自己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到秦国来的。总览秦国历史,那些在秦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里面,也大多是六国遗珠,因为在六国得不到重用才来秦国试一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