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大修)(1/2)
顾家能够传承数百年,从最初的一个小地主,到如今的书香世家,在荆湘之地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就是源于先祖立下的一个家训,那就是顾家子孙可以不学什么四书五经,但是必须要读史。
从顾家那位先祖开始,顾家就一直在搜集诸多的史书。这年头,史书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历朝历代,非那等大儒重臣,都没有机会参与修史。当然,那些文人私底下在自个的笔记里面记载的野史不算。
顾家那位先祖从小就是神童,一路上又有诸多贵人相助,寒门出身,未及弱冠就考中了进士,得了当时的座师将爱女下嫁,之后在翰林院一直待了十年,因为他口风紧,在朝中也无结党营私之事,那位先祖得以为当时的皇帝做起居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皇家收藏的大量史书。他如获至宝,花费了七八年的时间,将能够抄录的都抄录了下来,作为顾家的传家之物。
要知道,在外面的书店里头,各种与科举有关的书籍,那是多得是,但是你要是想要买点史书,呵呵,除了左传,其他的,要么是贵得让你吐血,要么根本就买不着。
某种意义上来说,史书里面记载的就是屠龙术,尽管历朝历代的史官都无师自通了孔子所说的春秋笔法,许多史书的记载其实未必可信,里面充满了史官自己的主观臆测,但是仔细对照一番,你就会发现,这里头总能够找出一部分真相的。
不到一定的层次,史书这东西你根本摸不着,民间那些寒门学子便是前朝的事情,知道的也就是民间不知道流传了几手的野史,唯有那些从多年之前流传下来的家族,才会想办法珍藏史书,而想要找到最全的史书,最终还是得到皇宫大内。
而皇宫里头,有这个资格接触史书的就是翰林院,翰林院要修书,许多史书就是资料,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只能接触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顾家两三代人里头总有能入翰林的,如此很是抄录了大量的史书,在顾家,旁支可以借阅一部分,并且还要付出另外誊抄一份的代价,而嫡系,却是从读书开始,就得穿插着看各类史书。
顾衡如今虚岁才三岁,就算是再揠苗助长,这个年纪也就是学着念一些朗朗上口的启蒙书籍,能背上几句,在大人看来,就是天才了。
顾衡的启蒙是杜氏负责的,如今也就是带着给他念三字经和千字文,小孩子也就是条件反射,能够记得一部分而已。至于识字什么的,在顾衡恢复前世记忆之前,也就是认识不到十个常用字,还属于那种图像式记忆,其实对于字的意思根本不了解。
如今摊上这样的事情,顾巍直接整理了一批历史故事出来,让杜氏平常的时候当做启蒙故事讲给顾衡听。
寻常的小孩听到这些故事,只怕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顾衡就是个裹着三岁小孩皮的成年人,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之前没有恢复记忆的时候,他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他就是个小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养在杜氏身边,交际范围也很窄,顾家没有他同龄的孩子,那些兄姐中最熟的就是二哥顾慎和二姐,二姐是庶出,不像是大姐作为顾氏嫡系的嫡长女,从小就有了正式的大名,还被记入了族谱中,二姐作为庶女,母亲也只能说是贱妾,并非良家出身,因此,直接就是顺着顾家三房女孩子的排行,唤作六娘。
杜氏并非六娘的生母,对这个庶女也就是正常对待,份例不会少,该有的教育也不会省,但是额外的关爱并没有多少。主要也是六娘的生母李氏上不得台面,她本来是杜氏的陪嫁丫鬟,后来被杜氏给了顾巍做通房,一开始的时候还算是老实恭顺,但是等到六娘出生之后,原本打算将六娘养在杜氏身边,毕竟,嫡母教养的庶女,将来也容易有个好前程。
但是李氏瞧着杜氏身边有顾慎,那时候大姑娘也到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了即将议亲的年纪,疑心女儿到杜氏身边得不到多少的看顾,便过来求杜氏,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一个骨肉,想要养在自己身边。
杜氏顿时有些腻烦,难不成她乐意养一个庶女不成,她自个的儿女还不够操心的呢!李氏目光短浅,杜氏也懒得提点,庶女的前程再好也就是那样了,养在生母身边,也不过就是将来的婚姻要下降一个档次,到时候找个寒门士子嫁了,也未必不行。如此,杜氏干脆顺水推舟,之后就很少额外多管六娘的事情。
六娘养在生母身边,李氏的确对这个唯一的骨肉宠爱不已,但是六娘却也明白自己庶女的身份,一向谨慎,很少多言多语,每日里到杜氏这边请安,也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她心中其实有数,顾衡这个弟弟年纪太小,她是指望不上的,反倒是大兄顾憬,或者说,大嫂对她的婚事有一些发言权。
人都是趋利的,六娘对顾衡这个幼弟就是保持着表面上的姐弟情,隔上一段时间,会送一点简单的针线,但是从顾憬的妻子姜氏进门之后,六娘就努力与她交好,保持着良好的姑嫂关系。
杜氏看在眼里,并不发表什么意见,六娘这个年纪,是到了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了,她平常对自己这个嫡母也算恭敬,杜氏并不准备在婚事上为难她,横竖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陪上一副嫁妆嫁出去就是了。至于六娘的那点功利心,对于小女孩的那点小心思,杜氏还是很宽容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衡对六娘的印象可以说是很浅薄了,而顾慎呢,刚开始的时候,还三五不时地跑过来逗一逗弟弟,但是顾慎去年的时候,就被顾家送到江南白鹭书院读书去了。顾慎资质并不算上佳,起码比起顾憬来,是差了不少的。若是按部就班科考,大概三十多岁才有机会考上进士,还仅仅是有机会而已,并非一定。不过他学问还算扎实,顾家打算日后让他去祖籍那边的族学教书,若是顺利的话,回头顾家的家学就会交到顾慎手里,如今先让他在书院厮混几年,也好知道书院是怎么教学的。
如此,顾慎在顾衡记忆里也只剩下了一点模糊的印象,而二房和三房虽说没有跟大房分家,还是住在承恩公府里,但是其实各自都有自己的院子,平常的时候并不凑在一起,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在一块聚餐,顾衡对于另外两房的兄弟姐妹只怕都认不全,毕竟,大一点的很少进内院,小一点的一般也不会跟顾衡一个牙齿都没长全的小孩子一块玩。
从顾家那位先祖开始,顾家就一直在搜集诸多的史书。这年头,史书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历朝历代,非那等大儒重臣,都没有机会参与修史。当然,那些文人私底下在自个的笔记里面记载的野史不算。
顾家那位先祖从小就是神童,一路上又有诸多贵人相助,寒门出身,未及弱冠就考中了进士,得了当时的座师将爱女下嫁,之后在翰林院一直待了十年,因为他口风紧,在朝中也无结党营私之事,那位先祖得以为当时的皇帝做起居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皇家收藏的大量史书。他如获至宝,花费了七八年的时间,将能够抄录的都抄录了下来,作为顾家的传家之物。
要知道,在外面的书店里头,各种与科举有关的书籍,那是多得是,但是你要是想要买点史书,呵呵,除了左传,其他的,要么是贵得让你吐血,要么根本就买不着。
某种意义上来说,史书里面记载的就是屠龙术,尽管历朝历代的史官都无师自通了孔子所说的春秋笔法,许多史书的记载其实未必可信,里面充满了史官自己的主观臆测,但是仔细对照一番,你就会发现,这里头总能够找出一部分真相的。
不到一定的层次,史书这东西你根本摸不着,民间那些寒门学子便是前朝的事情,知道的也就是民间不知道流传了几手的野史,唯有那些从多年之前流传下来的家族,才会想办法珍藏史书,而想要找到最全的史书,最终还是得到皇宫大内。
而皇宫里头,有这个资格接触史书的就是翰林院,翰林院要修书,许多史书就是资料,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只能接触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顾家两三代人里头总有能入翰林的,如此很是抄录了大量的史书,在顾家,旁支可以借阅一部分,并且还要付出另外誊抄一份的代价,而嫡系,却是从读书开始,就得穿插着看各类史书。
顾衡如今虚岁才三岁,就算是再揠苗助长,这个年纪也就是学着念一些朗朗上口的启蒙书籍,能背上几句,在大人看来,就是天才了。
顾衡的启蒙是杜氏负责的,如今也就是带着给他念三字经和千字文,小孩子也就是条件反射,能够记得一部分而已。至于识字什么的,在顾衡恢复前世记忆之前,也就是认识不到十个常用字,还属于那种图像式记忆,其实对于字的意思根本不了解。
如今摊上这样的事情,顾巍直接整理了一批历史故事出来,让杜氏平常的时候当做启蒙故事讲给顾衡听。
寻常的小孩听到这些故事,只怕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顾衡就是个裹着三岁小孩皮的成年人,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之前没有恢复记忆的时候,他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他就是个小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养在杜氏身边,交际范围也很窄,顾家没有他同龄的孩子,那些兄姐中最熟的就是二哥顾慎和二姐,二姐是庶出,不像是大姐作为顾氏嫡系的嫡长女,从小就有了正式的大名,还被记入了族谱中,二姐作为庶女,母亲也只能说是贱妾,并非良家出身,因此,直接就是顺着顾家三房女孩子的排行,唤作六娘。
杜氏并非六娘的生母,对这个庶女也就是正常对待,份例不会少,该有的教育也不会省,但是额外的关爱并没有多少。主要也是六娘的生母李氏上不得台面,她本来是杜氏的陪嫁丫鬟,后来被杜氏给了顾巍做通房,一开始的时候还算是老实恭顺,但是等到六娘出生之后,原本打算将六娘养在杜氏身边,毕竟,嫡母教养的庶女,将来也容易有个好前程。
但是李氏瞧着杜氏身边有顾慎,那时候大姑娘也到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了即将议亲的年纪,疑心女儿到杜氏身边得不到多少的看顾,便过来求杜氏,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么一个骨肉,想要养在自己身边。
杜氏顿时有些腻烦,难不成她乐意养一个庶女不成,她自个的儿女还不够操心的呢!李氏目光短浅,杜氏也懒得提点,庶女的前程再好也就是那样了,养在生母身边,也不过就是将来的婚姻要下降一个档次,到时候找个寒门士子嫁了,也未必不行。如此,杜氏干脆顺水推舟,之后就很少额外多管六娘的事情。
六娘养在生母身边,李氏的确对这个唯一的骨肉宠爱不已,但是六娘却也明白自己庶女的身份,一向谨慎,很少多言多语,每日里到杜氏这边请安,也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她心中其实有数,顾衡这个弟弟年纪太小,她是指望不上的,反倒是大兄顾憬,或者说,大嫂对她的婚事有一些发言权。
人都是趋利的,六娘对顾衡这个幼弟就是保持着表面上的姐弟情,隔上一段时间,会送一点简单的针线,但是从顾憬的妻子姜氏进门之后,六娘就努力与她交好,保持着良好的姑嫂关系。
杜氏看在眼里,并不发表什么意见,六娘这个年纪,是到了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了,她平常对自己这个嫡母也算恭敬,杜氏并不准备在婚事上为难她,横竖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陪上一副嫁妆嫁出去就是了。至于六娘的那点功利心,对于小女孩的那点小心思,杜氏还是很宽容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衡对六娘的印象可以说是很浅薄了,而顾慎呢,刚开始的时候,还三五不时地跑过来逗一逗弟弟,但是顾慎去年的时候,就被顾家送到江南白鹭书院读书去了。顾慎资质并不算上佳,起码比起顾憬来,是差了不少的。若是按部就班科考,大概三十多岁才有机会考上进士,还仅仅是有机会而已,并非一定。不过他学问还算扎实,顾家打算日后让他去祖籍那边的族学教书,若是顺利的话,回头顾家的家学就会交到顾慎手里,如今先让他在书院厮混几年,也好知道书院是怎么教学的。
如此,顾慎在顾衡记忆里也只剩下了一点模糊的印象,而二房和三房虽说没有跟大房分家,还是住在承恩公府里,但是其实各自都有自己的院子,平常的时候并不凑在一起,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在一块聚餐,顾衡对于另外两房的兄弟姐妹只怕都认不全,毕竟,大一点的很少进内院,小一点的一般也不会跟顾衡一个牙齿都没长全的小孩子一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