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

    冬天夜长,早起五点太阳还没冒头,四下一片黑蒙蒙。连日的风雪让地上又湿又滑,月影寥寥,街上连个行人都没有。

    可别看大道上面冷清,若是绕过朱红牌楼、往皇城根底下的小胡同里面走,就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了,说是摩肩接踵也不为过。

    城墙下密密麻麻停着一串三轮车,不锈钢把手上挑着昏暗的小灯。一大群人正围在板车前面看货,凑近一瞧,车上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三彩的陶马、缺口的魂瓶、袖珍的鼻烟壶、巴掌大的夜明珠……

    好家伙,古今二十朝,全齐活儿了!

    有买家从一辆车的车斗里拿起一块玉璜,掏出手电对着照了半天,向摊主询问起价格:“这个怎么卖?”

    “一口价,4800。”

    “这么贵?”买家眉头皱起来,“便宜点,我拿了。”

    “便宜不了。”摊主说得肯定,“这是老物件,西汉的。一会儿天一亮,就不是这个数了。”

    凌晨叫卖,天亮收摊。钱货两讫,再无瓜葛。

    没错,这里就是北城出名的“鬼市”。

    《新唐书》形容此处是“贸易不相见,置直物旁”。但归根结底,其实并没有这么玄乎。

    鬼市没有鬼,全是人的勾当。

    当年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宫里日子艰难,不少太监为了找活路,动了旁的心思。有手脚不干净的,专门偷了主子的物件往外倒腾。那些东西来路不明,上不得台面,只能趁天黑贩卖。天一亮,集市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跟闹鬼似的。久而久之,反倒打出了一些名声。

    建国之后不许成精,文物交易管理更是严格,动辄三年起步。鬼市上哪还有那么多老坑口,东西真假混杂,全凭买家自己的眼力罢了。即便如此,依旧架不住有文玩发烧友愿意碰碰运气,来这里捡个漏。

    此时那辆卖玉璜的三轮车前,买家还在犹豫。明显是心里喜欢,又觉得贵。半截玉璜捏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翻来覆去地琢磨。

    围观的人逐渐聚拢过来。有好事者凑近瞅了瞅,操着一副行家口吻点评道:“我看这玩意有一眼,万八千块跑不了。卷云纹雕得讲究,刀工质朴。”

    “就是,血沁得正啊,得有一两千年了。4800拿下,属于捡大便宜了。”

    周遭人一顿猛劝,买家听了越发心动。手磨蹭着拿出钱包,又迟疑地塞了回去。

    生意就差临门一脚。

    摊主见状,眼珠转了转,漫不经心道:“不要就还给我,这可是棠老板掌过眼的,不愁卖。”

    “棠老板”三个字抛出来,板车前顿时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