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晞的奏本最终被李隆基轻描淡写地处置了。
李隆基认定,杨晞在守孝期间是守“孝道”的,杨国忠去逝后就向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此后没有再参与朝政大事。因为军制改革的事交由杨晞处置,他这当皇帝的,原本还想“夺情起复”杨晞,让杨晞带孝处事。只不过怕杨晞被世人指责,所以才没这样做。
他没“夺情”起用杨晞都被人指责,要是“夺情起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弹劾杨晞了。
“杨晞的事朕自有数,一些时候只不过问询他一些意见而已,你们不要再在杨晞的事上说三道四了!”这是李隆基在驳回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晞折子时候说的话。
皇帝都直接这样说了,御史台的官员也没敢再坚持己见,指责杨晞在守孝期间不遵“孝道”,染指朝事的指责也就这样处置过去了。
不过在批驳了御史台官员的弹劾后,李隆基还是召杨晞进宫说事了。
“四郎,朕不知道为何会有人以这样的事弹劾你,但朕还是要忠告你,守孝期间不要和朝中其他大臣有过多交集,免得让人再说闲话!”李隆基也直接给杨晞以“警告”了。
但在杨晞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候,坐在李隆基身边的杨玉环开口了:“陛下,臣妾觉得那些指责四郎的人都误会了。四郎归朝后,他父亲就病重了,很快就不治身亡。而此时四郎刚刚被陛下任命为守武部尚书,主持军制改革的事,他领军出征的军务也未完全交御。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所有朝事都交给其他人,什么事都不管的。要是这样。那接手他事儿的官员,肯定弄不清楚情况。四郎在守孝期间还偶尔过问一些朝事,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缘故。陛下不能因为四郎负责任而指责他吧?要是这样,那四郎可就太冤枉了!你说是不是?”
杨玉环这样说,杨晞原本想请罪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能呆呆地站着,等着李隆基再说什么。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后,看了看杨晞,又看看杨玉环,最终叹了口气后说道:“玉环说的也是在理。朕交御四郎太多职事了。唉,朕没想到国忠这么快就身逝了,总以为他还能再清醒过来,替朕做事,为国分忧。以至许多事都手忙脚乱,四郎所负的职事也没有人可以代管。好了,这事也不要现提了。朕也是好心,爱护四郎才这样说的。玉环,朕并不是指责他。而是担心他在朝中名声受损!”
“多谢陛下关爱,臣感激不尽!”听李隆基如此说后,杨晞赶紧上前作礼致谢,“也多谢陛下驳斥了弹劾臣的奏本。让臣避免了名誉扫地。自今日后,在守孝期间,臣不敢再有任何失礼的事做出来,安心在府中呆着。替父亲守孝。不然不但陛下会失望,九泉之下的父亲也会伤心的。”
杨晞如此的表示让李隆基心里也舒服了点,笑笑道:“四郎。你们四兄弟当中,你父亲可是最赞赏你了。你的才智朕也是非常欣赏,可以说你现在所得一切全是你的才智与功劳换取的。朕虽然知道有人会眼红于你这样,也会暗中指责朕对你太过于偏心,会有人说你太年轻,不足以担任重职。但朕依然给予了你重用,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陛下,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杨晞挺胸答应,一副傲然的样子。
李隆基对他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恩宠,让杨晞有点迷惑不解。
他自己清楚,凭他的表现及与李隆基之间亲近程度不至于让李隆基表现这般的。他与李隆基之间几乎没什么私交,两个人没有几次私下说事,更没有说私事方面的情况。他是知道,李隆基与杨国忠之间是什么事都会说的,两个人关系亲近表现在公与私的两方面。而他与李隆基之间并没有过多的私交,李隆基待他这般宠幸,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杨玉环在其中的作用。
对!肯定是杨玉环时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好话,让李隆基觉得他这个杨家子嗣几乎是个完美的人,是个完全足以大用,不需要有任何提防的人,不然不可能这样的。
杨玉环的话李隆基非常相信,杨晞也认为,这个老皇帝肯定料不到他和杨玉环会有一腿。但杨晞没有任何的内疚,因为在男女之事上,李隆基不会比他高尚,肯定比他邪恶百倍,连自己的儿媳妇都要抢的人,如果跟他去比较道德品质,那肯定是自讨没趣的。
一切他都心安理得,要是有可能让杨玉环替他生子嗣,他也不会觉得亏欠李隆基什么。
人不要脸就是无敌的,杨晞相信这句话。要想问鼎九五之尊的位置,那非常多的时候,脸面都不能太多去顾及。有这样的心态,杨晞做起邪恶事来就心安理得多了。
他从来不相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做了后根本没有人知道。无论哪个年代,都有数不清的疑案,更有许多难以解释的“迷”,这些事实证明只要一个人做事隐蔽,别的人就不会知道的。
接下来的日子,该做的事继续做,该装的样子继续装,这是杨晞心里的想法。
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晞的奏本最终被李隆基轻描淡写地处置了。
李隆基认定,杨晞在守孝期间是守“孝道”的,杨国忠去逝后就向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此后没有再参与朝政大事。因为军制改革的事交由杨晞处置,他这当皇帝的,原本还想“夺情起复”杨晞,让杨晞带孝处事。只不过怕杨晞被世人指责,所以才没这样做。
他没“夺情”起用杨晞都被人指责,要是“夺情起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弹劾杨晞了。
“杨晞的事朕自有数,一些时候只不过问询他一些意见而已,你们不要再在杨晞的事上说三道四了!”这是李隆基在驳回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晞折子时候说的话。
皇帝都直接这样说了,御史台的官员也没敢再坚持己见,指责杨晞在守孝期间不遵“孝道”,染指朝事的指责也就这样处置过去了。
不过在批驳了御史台官员的弹劾后,李隆基还是召杨晞进宫说事了。
“四郎,朕不知道为何会有人以这样的事弹劾你,但朕还是要忠告你,守孝期间不要和朝中其他大臣有过多交集,免得让人再说闲话!”李隆基也直接给杨晞以“警告”了。
但在杨晞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候,坐在李隆基身边的杨玉环开口了:“陛下,臣妾觉得那些指责四郎的人都误会了。四郎归朝后,他父亲就病重了,很快就不治身亡。而此时四郎刚刚被陛下任命为守武部尚书,主持军制改革的事,他领军出征的军务也未完全交御。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所有朝事都交给其他人,什么事都不管的。要是这样。那接手他事儿的官员,肯定弄不清楚情况。四郎在守孝期间还偶尔过问一些朝事,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缘故。陛下不能因为四郎负责任而指责他吧?要是这样,那四郎可就太冤枉了!你说是不是?”
杨玉环这样说,杨晞原本想请罪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能呆呆地站着,等着李隆基再说什么。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后,看了看杨晞,又看看杨玉环,最终叹了口气后说道:“玉环说的也是在理。朕交御四郎太多职事了。唉,朕没想到国忠这么快就身逝了,总以为他还能再清醒过来,替朕做事,为国分忧。以至许多事都手忙脚乱,四郎所负的职事也没有人可以代管。好了,这事也不要现提了。朕也是好心,爱护四郎才这样说的。玉环,朕并不是指责他。而是担心他在朝中名声受损!”
“多谢陛下关爱,臣感激不尽!”听李隆基如此说后,杨晞赶紧上前作礼致谢,“也多谢陛下驳斥了弹劾臣的奏本。让臣避免了名誉扫地。自今日后,在守孝期间,臣不敢再有任何失礼的事做出来,安心在府中呆着。替父亲守孝。不然不但陛下会失望,九泉之下的父亲也会伤心的。”
杨晞如此的表示让李隆基心里也舒服了点,笑笑道:“四郎。你们四兄弟当中,你父亲可是最赞赏你了。你的才智朕也是非常欣赏,可以说你现在所得一切全是你的才智与功劳换取的。朕虽然知道有人会眼红于你这样,也会暗中指责朕对你太过于偏心,会有人说你太年轻,不足以担任重职。但朕依然给予了你重用,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陛下,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杨晞挺胸答应,一副傲然的样子。
李隆基对他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恩宠,让杨晞有点迷惑不解。
他自己清楚,凭他的表现及与李隆基之间亲近程度不至于让李隆基表现这般的。他与李隆基之间几乎没什么私交,两个人没有几次私下说事,更没有说私事方面的情况。他是知道,李隆基与杨国忠之间是什么事都会说的,两个人关系亲近表现在公与私的两方面。而他与李隆基之间并没有过多的私交,李隆基待他这般宠幸,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杨玉环在其中的作用。
对!肯定是杨玉环时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好话,让李隆基觉得他这个杨家子嗣几乎是个完美的人,是个完全足以大用,不需要有任何提防的人,不然不可能这样的。
杨玉环的话李隆基非常相信,杨晞也认为,这个老皇帝肯定料不到他和杨玉环会有一腿。但杨晞没有任何的内疚,因为在男女之事上,李隆基不会比他高尚,肯定比他邪恶百倍,连自己的儿媳妇都要抢的人,如果跟他去比较道德品质,那肯定是自讨没趣的。
一切他都心安理得,要是有可能让杨玉环替他生子嗣,他也不会觉得亏欠李隆基什么。
人不要脸就是无敌的,杨晞相信这句话。要想问鼎九五之尊的位置,那非常多的时候,脸面都不能太多去顾及。有这样的心态,杨晞做起邪恶事来就心安理得多了。
他从来不相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做了后根本没有人知道。无论哪个年代,都有数不清的疑案,更有许多难以解释的“迷”,这些事实证明只要一个人做事隐蔽,别的人就不会知道的。
接下来的日子,该做的事继续做,该装的样子继续装,这是杨晞心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