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华的这一声喊,将胡克和吴达观都喊得一愣,胡克心里想的是难道自己又猜错了?这个年轻人想的事情居然和自己猜的不一样?而吴达观心中想的却是,难道小谭总没钱了?应该不会啊?虽然他不知道谭振华在这次的英镑暴跌中究竟挣了多少,可在与邵毅夫的闲聊中,他也猜到了那绝不会是一个小数字,按理来说支撑这个项目绰绰有余,那就是谭振华心疼钱,不肯搞这个项目?

    两人都将狐疑的目光投向了谭振华。

    谭振华没有理会吴达观疑问的目光,而是转向胡克道:“胡可爵士,我觉得仅仅将你刚才所说的技术资料移交给我们是不够的,我有另外一个想法,你看看是否可行?”

    他这么一说,两人心头的石头顿时落了地,看来,谭振华还是真心想要这款发动机的。

    胡克问道:“那么埃里克,你的想法又是什么?”

    “我希望将y-i次忄买断的方式改为联合研发,刚才你说的那些东西都移交给我们是必须的,但还要增加一条,在后续的设计和实验中,还是由你们罗罗为主,而我们派出一支团队全程参与,当然,后续的研发经费在由罗罗公司做出一份详细的计划并经过我们同意后,由我们来支付,双方共享技术知识产权以及日后的独立发展权,胡克爵士,你看这样如何?”

    胡克顿时就皱眉了。

    因为这与他设想的情况大不一样。

    所有后续研发的费用都由谭振华支付,但罗罗依然可以拥有这台发动机的全部技术知识产权以及日后的独立发展权,这个看似对罗罗极为有利的条件却暗含了一个隐藏的结果:谭振华在看似吃了点小亏的情况下,也达到了让华夏的团队参与进发动机的后续研发的目的,而对罗罗来说,这么做,等于是将发动机的研发流程全部教给了华夏人,这与y-i次忄将技术成果卖掉的区别就太大了。

    说白了,将技术成果y-i次忄卖掉,还是一台尚未完成的、相对已经落后的发动机,对华夏的帮助其实是有限的,因为他们必须再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先想方设法吃透前期成果,然后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完成所有的设计,也必然造成对这台发动机的设计华夏方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知道这样设计是正确的,却不知道这个正确的结果是如何得来的。

    而且,根据这些已有资料能研发成功一台堪用先进发动机的可能性,也仅仅是纸面上的可能而已,胡克爵士自认为对华夏航发的研发水平非常了解,所以他认为,失败的几率相当之高。

    要知道这可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其中稍微的一点修改,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完全不可测的结果!

    而如果按照谭振华的模式呢,整台发动机的研制、定型流程就不得不让华夏人全程参与,而如果在研发的过程中有什么波折——在发动机专家胡克看来,那几乎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也必然将追根溯源,而这个追根溯源的过程,正是华夏方面了解所以然的过程。

    这样做,说直白一点,就相当于罗罗在手把手地教华夏人如何设计一台优秀的发动机、如何验证这台发动机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胡克的脸上充满了纠结,而吴达观却已经在心里大声叫好。

    就说么,小谭总不可能是心疼那点小钱钱的人,虽然好像用“小”来形容这笔花费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不过,他的这个主意实在让人击节叫好。

    身为航空工业的资深专家、华夏航发的权威人士,吴达观深深地知道,迄今为止,包含已经落后的涡喷发动机在内,华夏并没有一台航空发动机是自身正向研发出来的,哪怕现代涡扇航空发动机“三元流”理论的创立者吴中华是正经八百的华夏人并且正担任着华夏科学院学部委员也不能改变这个现实。

    吴中华当年提出了“三元流”这个划时代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涡扇发动机的理论基础,但其成果的最先工程实践者却是不列颠和米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而华夏自身呢?则是在一遍遍地测绘着从各种渠道搞来的苏俄航空发动机……

    说的不好听一点,迄今为止,华夏还没有一名航发人真正走完了一台涡扇发动机从核心机开始到实用型号的全部研发、定型流程,即便是他吴达观也没有!

    而这样的经验,对于一名航发的研究人员来说,又实在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