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人情

    当王清平踏入西京飞机制造厂大门,走进了会议室的时候,心中的感觉无比奇妙。

    还真是世事无绝对啊!

    熟悉的大门,熟悉的一草一木,熟悉的会议室,会议室里的几位也都是熟悉的面孔,刚才乐呵呵地和他打招呼的看门王大爷脸上的褶子也熟悉一如往昔。

    就连即将要讨论的议题也都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项目——“飞豹”战机的生产问题。

    有同学肯定要问了,王清平不是已经调任华夏商飞的总经理了吗?怎么“飞豹”战机的生产又要扯上他来了?

    这啊,还得从谭振华身上找原因。

    话说,二少爷接下了海军、空军还有3603所联合踢过来的皮球…眼珠一转,就想起来当初的一个茬——各位同学应该还记得吧?当年陈义坚向谭振华推销“飞豹”项目的时候,可说过“如果投资方需要,

    我们还可以在投资方境内帮助建立一条整机的生产线”这样的话,而双方在签署最终协议的时候,谭振华在当时虽然还没想好如何利用这一条款,但还是本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占便宜机会”的原则将这一条款加进了合同里。

    而现在,就是兑现这一条款的时候了!

    在掂量过自己手上所有的资源之后,谭二认为,要接下这个带刺的皮球,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西京厂之外,再开一条“飞豹”战机的生产线。当然从费用投入上来说,这是有点不划算的,因为一条飞机的产线,其投资非常巨大,牵涉到大量先进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数千件专用工装夹具和专用模具的设计和生产,其投资,需要用亿元为单位计算。

    不过谭振华认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在他的计划中,出口型“飞豹”战机的生产任务将全部转到“华夏商飞”进行生产,只要能继续现在这样的出口势头,这笔投资迟早能赚回来,而且还能解决目前“商飞”大量工人开工不足的状况,算是一举两得。这样安排

    的好处还在于能把西京厂的全部产能都给华夏军方,至于空军和海军的“产能争夺战”么,嗯,林首长、王首长,您二位神仙打架,咱身板小,先撤退了…

    对于谭振华的这个方案,陈义坚是大力赞成的,反正对于他和他所代表的3603所来说,这么做不但没有一毛钱损失,还多得了一条生产线的设计建造合同,实在爽得不行;而对西京厂来说,虽然分出去一部分产能,订单上有损失,不过“华夏商飞”,那是老领导王清平管着的厂子,而且这是来自战机投资方的要求,这个项目的渊源由来大伙儿心里也清楚,事先更有合同明文规定,也只好默认了这个事实;至于王、林两位首长么,“华夏商飞”这家新改制的企业性质特殊,他们暂时还鞭长莫及,也只能一边暗叹江湖传言的“谭振华是一头最狡猾的小狐狸”所言不虚,一边继续表面一团和气暗地里掰着手腕地明争暗斗西飞厂的产能安排。

    这一切都在王清平到达西飞厂参加完会议后得到了最终的确认:海军航空兵将首先

    装备两个团的“飞豹

    ”战机,之后为空军生产一个团,两大军种今后增加新订单时,西飞厂将按照订单确认的先后顺序排序生产,当然,空军因为当初没掏科研费,其采购的价格就要比海军贵上了那么一丢丢,这钱得拿来补贴海军的采购费用;“商飞”方面即刻开始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要求在18个月的时间内建成试投产,这条产线的产能将全部用于出口型战机;根据目前03批次样机的试飞结果最后调整的04批次战机立刻投入生产,这批生产的4架战机将进行最终的环境适应性测试,通过后将被视为首批次最终量产型技术状态进行技术冻结,并以此状态标准进行部队验收。

    算是个几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吧,不过林大首长虽然最后捏着鼻子同意了这个方案,心中还是有些郁闷的,这一方面是空军最后的采购价格比海军贵了200万,另一方面呢,拿到战机的时间也迟了两年。

    这是没办法的事,尽管谭振华已经腾出了西京厂的产能,可任何产品的生产都是从小批量的慢速生产开始慢慢爬坡的,西飞厂要交付海军两个团的订单,没

    两年时间根本就做不完,这已经是其竭尽全力的结果了,换句话说,空军方面最快也得差不多90年代初才能拿到战机,这还是在所有的验收和生产环节都不出大问题的情况下。

    话说以林首长的脾气,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咽下这口气?当然是要找补的,而在座的这些位中间,他就看着谭二最不顺眼——兀那小子,你以为使出了一招“金蝉脱壳”这就完了?不行,今儿怎么也得让你放点血!

    于是乎,在关于“飞豹”生产问题的协调会接近结束的时候,他忽然对谭振华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小谭总啊,我听说,你买了几架“海鹞”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