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厉的空袭警报拉响,利雅得全城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谢力和谭振华对望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闪过的诧异——这里可是利雅得,距离最近的伊克拉边境或者科伟特边境都超过480公里,在多国部队严密的防守之下,以米国人投入了那么多先进战机和雷达,居然还有人能飞到这里来发动空袭!

    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与谭振华对伊克拉空军的认知相差甚远。

    不过防空警报就是指示,就是命令,两人立刻长身而起,不约而同地冲向了基地中的指挥中心。

    为了训练操作这些全新的装备,由一台通讯舱、3台情报处理舱、一台指挥舱及一台负责供应电力的油机舱组成的“合成营”C3I指挥系统平时就是以作战状态展开部署在基地中的,除了因为可以使用基地的电力所以平常都工作在待机状态油机舱之外,其余几台舱都保持着完整的工作状态,此时,正是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最好的信息窗口。

    谢力和谭振华三步并做两步冲进了指挥舱,就看见蒋志敏正面色凝重地紧盯着面前的屏幕——谭振华一眼就看见了屏幕上一个正在闪烁着接近的亮点,那是雷达捕获了目标,并将目标的运动轨迹描绘到了指挥舱的屏幕上!

    “是什么?”谢力紧盯着那个光点问道。

    蒋志敏摇了摇头道:“不知道,雷达显示飞行器的速度很快,达到了1200米/秒,正在高速接近我们这片区域。”

    一道灵光瞬间闪过了谭振华的脑海,他脱口而出道:“我知道那是什么,是伊克拉人的“飞毛腿”导弹!”

    他这话一出口,指挥舱里顿时陷入了一种难言的寂静,谭振华打眼一看舱内众人的脸色,顿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飞毛腿”这种使用液体燃料做推进剂的战术导弹,到了90年代其实已只能算是一种落后的武器系统,其射程只有300公里、打击精度基本靠蒙、发射准备时间更长达2个小时以上,在它的诞生地苏俄,早在70年代就被陆续撤装淘汰。

    不过这种毛子已经看不上的破烂玩意在很多国家还是求之不得的,毛子也废物利用地将其大量出口换钱,特别在中东地区,有不少国家都买了去当成了镇国神器,比如两伊战争中,两个互掐的国家就都从各种途径买了一大堆并曾用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袭城战”(忘记的同学可以回去复习本书第959章《急不可耐》),而当时“袭城战”的惨烈战况也是促使壕沙向华夏购买“东风3”的基本动因之一。

    而且别人还有可能不知道,谭二可是清楚的很,伊克拉这位心怀远大的沙大木总统在购买了“飞毛腿”之后,还曾经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仿制,而且居然还给他办成了!

    不但办成了,甚至还做了一定的改进——其实就是通过减小弹头的体积和重量、增加燃料以增加射程罢了,至于打击精度什么的,好吧,那什么本来就算瞄准了也不一定能打得准,这条干脆略过好了。

    他用自己的姓氏“侯赛因”命名了这款仿制型号,按照他前世获得的数据显示,“侯赛因”导弹的射程超过了500公里!

    难怪这枚导弹能飞到利雅得来了!

    谭振华的脑海中略过了这么多念头,其实也只不过用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而此时,脸色惨白紧盯着屏幕的蒋志敏已经忍不住高声叫了出来,“卧槽,这屏幕上显示的是曲线是什么意思?”

    蒋志敏的叫声再次吸引了谭振华的注意力,他看向了屏幕,然后小脸也在瞬间变得煞白!

    这套营级的移动式C3I系统虽然仅仅是4014所在得到了谭振华的“订单”之后,把积累了将近十年的预研成果具现化的实验之作,但由于得到了身为“客户”的二少爷详细到了相当于“技术规范文档”的“客户需求”,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其实与他前世直到90年代中期才达到的成熟后的第一代产品的改良版水平相当甚至在部分领域还有领先,最起码在雷达分系统、情报分析分系统方面是领先的。

    雷达那就不说了,自有《谭振华笔记》这本秘籍加持,至于情报分析分系统么,那也很好理解,所谓“情报分析”无非也就是对从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情报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算出所有的可能性并汇总给参谋人员和指挥官,这里牵涉的无非也就是作为硬件平台的计算机和作为软件平台的系统和算法,而这两样,都是谭振华的强项呢!

    而现在,这套系统就体现出了价值,它完美地履行了职责,不但判断出了来袭的是一枚导弹而不是飞机,而且还根据其运行的轨迹算出了它可能的落点——好死不死地,从弹道飞行曲线看,最后的落点就在他们待着的这个基地方圆不超过1公里!

    在这里,咱们得首先普及一个基本知识——类似“飞毛腿”这样的早期导弹,都是不具备“变轨”能力的,也就是说,从发射出去的第一秒开始,它的落点就已经大致上固定了,而精度高、锁定能力强的雷达和后端的数据处理系统就能够根据导弹在空中运行一段时间的轨迹推算出导弹大致的落点,其原理就好像你高中数学课上学过的,利用一段有规律的曲线就能推导出整段曲线的公式一样,它是一个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