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八年抗战大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吗?
自铁血
八年抗战大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吗?
丛林浪子/文
[转自铁血社区bbs./近日,有朋友在讨论抗战问题时对在下说:“抗战的时侯,国民党军在前方打仗,共产党在后方发展,国民党的精兵强将都打光了,所以到后来就打不过共产党了。”
这个观点虽然有一定市场,但是却是站不脚的。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就会发现问题。
当时在下的回答是:“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共军队不过区区8、9万人,抗战结束时91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抗战开始后入伍的乌合之众,可是抗战八年后,为什么这些乌合之众成了精兵强将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苏军、美军都从乌合之众成了精兵强将。为什么只有国民党军从精兵强将成了乌合之众呢?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有什么不同呢?”
在下以为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混淆了“敌后战场”和“大后方”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要知道,大后方属于正面战场,国军才有大后方。这个大后方全由我方控制。可以在不利的情况下提供掩护,可以休整训练军队,培训军官,提供后勤保障,提供物资、提供兵源……。
而敌后战场则属于日寇占领下的沦陷区,中共军队在敌人的后方发展,那是在四面是敌人的环境下与虎谋皮,绝大多数中共军队是在无地休整,无后勤保障、无兵源提供的情况下,在日寇的占领区内和日本侵略者反复争夺生存空间,只有消灭了日本鬼子的占领军,才能建立根据地,得到立足之所,还要随时应付日寇的反攻,一旦作战失败则无处可逃,无路可退。从战略上来说,开辟敌后战场就是向日寇进攻,压缩日寇占领区,其凶险远超正面战场。
[转自铁血社区bbs./]
战争是一种机遇,不论国共两党都在与日寇作战中消耗,同时也都在与日寇作战中发展。在抗战开始时,中共军队合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及各地游击队的实力,不过9万人左右,在战争中付出70多将士,照说精兵强将早就打完八、九次了。国民党军抗战开始时170万正规主力,付出了340万人的伤亡,精兵强将的换代率比中共军队可小的多。战争结束时国民党拥有了600万军队,其发展又比中共军队大多了。
要说消耗,许多人看到的是,战争初期的十多万德式装备的国民政府部队被消耗了。可是战争结束时国民党却拥有了39个美式装备的整编师。小则2万余人,大则如74师3万3千余众。
战争中,国民党名将张自忠、赵登禹、饶国华、王甲本、唐淮源、武士敏、佟麟阁、冯安邦、钟毅……等180多位副旅职以上将领牺牲在卫国的战场上,损失惨重是不假。可是,由于军事教育系统的完善,就在战争中,杜聿明、孙立人、陈明仁、丘清泉……等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他们受过全方位的军事教育,在和日寇的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正是军中的少壮派。他们在兵团作战的中战术运用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达到了最先进的水平,杜聿明、孙立人、陈明仁等都曾以劣势兵力击败过**这样的中共高级指挥员。
同样,经过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李宗仁、卫立煌、薛岳、陈诚、白崇禧……等老一代国民政府军事家们指挥大兵团、大集团作战的能力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那美式装备师为精华,又接受128万日式装备,长足训练,配备有坦克、装甲部队和空军,又经过抗战锻炼的有当时的立体作战能力的430万国民党正规武装也是一支放之于世界也难逢对手的大军,这些都是在抗战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国民党军更称得上是精兵强将。
[转自铁血社区bbs./]
当然这还没有包括被国民政府军重新收入麾下的,在抗战中专门帮助日本鬼子与中共军队作战,积累了大量剿共经验的曲线救国的伪军。
我们再看中共方面:
抗战胜利之日,与日寇周旋十四年的东北日联军四万军队仅余不足千人,师级以上干部生还者屈指可数。赵尚志、杨靖宇、王德泰、陈翰章等数以百计的中共东北悍将倒在白山黑水之中。
关内中共军队,在抗战中同样损失了许多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的精兵强将,仅平型关一战就有上千名经历了长征的红军精华倒在与日寇的血战之中,进军山东的途中,三百多老红军和日寇一战而牺牲,罗荣恒将军抱头痛哭。这损失的难道不是中共军队的精兵强将吗?左权、朱程、常德善、易良品、桂干生、罗忠毅、田守尧、廖海涛、洪麟阁等一大批中共高级将领阵亡在抗日前线,同样数以百计,这些高级将领的牺牲,给短少培训教育来源的中共军队造成子大量的人材短缺。
自铁血
八年抗战大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吗?
丛林浪子/文
[转自铁血社区bbs./近日,有朋友在讨论抗战问题时对在下说:“抗战的时侯,国民党军在前方打仗,共产党在后方发展,国民党的精兵强将都打光了,所以到后来就打不过共产党了。”
这个观点虽然有一定市场,但是却是站不脚的。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就会发现问题。
当时在下的回答是:“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共军队不过区区8、9万人,抗战结束时91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抗战开始后入伍的乌合之众,可是抗战八年后,为什么这些乌合之众成了精兵强将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苏军、美军都从乌合之众成了精兵强将。为什么只有国民党军从精兵强将成了乌合之众呢?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有什么不同呢?”
在下以为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混淆了“敌后战场”和“大后方”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要知道,大后方属于正面战场,国军才有大后方。这个大后方全由我方控制。可以在不利的情况下提供掩护,可以休整训练军队,培训军官,提供后勤保障,提供物资、提供兵源……。
而敌后战场则属于日寇占领下的沦陷区,中共军队在敌人的后方发展,那是在四面是敌人的环境下与虎谋皮,绝大多数中共军队是在无地休整,无后勤保障、无兵源提供的情况下,在日寇的占领区内和日本侵略者反复争夺生存空间,只有消灭了日本鬼子的占领军,才能建立根据地,得到立足之所,还要随时应付日寇的反攻,一旦作战失败则无处可逃,无路可退。从战略上来说,开辟敌后战场就是向日寇进攻,压缩日寇占领区,其凶险远超正面战场。
[转自铁血社区bbs./]
战争是一种机遇,不论国共两党都在与日寇作战中消耗,同时也都在与日寇作战中发展。在抗战开始时,中共军队合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及各地游击队的实力,不过9万人左右,在战争中付出70多将士,照说精兵强将早就打完八、九次了。国民党军抗战开始时170万正规主力,付出了340万人的伤亡,精兵强将的换代率比中共军队可小的多。战争结束时国民党拥有了600万军队,其发展又比中共军队大多了。
要说消耗,许多人看到的是,战争初期的十多万德式装备的国民政府部队被消耗了。可是战争结束时国民党却拥有了39个美式装备的整编师。小则2万余人,大则如74师3万3千余众。
战争中,国民党名将张自忠、赵登禹、饶国华、王甲本、唐淮源、武士敏、佟麟阁、冯安邦、钟毅……等180多位副旅职以上将领牺牲在卫国的战场上,损失惨重是不假。可是,由于军事教育系统的完善,就在战争中,杜聿明、孙立人、陈明仁、丘清泉……等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他们受过全方位的军事教育,在和日寇的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正是军中的少壮派。他们在兵团作战的中战术运用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达到了最先进的水平,杜聿明、孙立人、陈明仁等都曾以劣势兵力击败过**这样的中共高级指挥员。
同样,经过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李宗仁、卫立煌、薛岳、陈诚、白崇禧……等老一代国民政府军事家们指挥大兵团、大集团作战的能力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那美式装备师为精华,又接受128万日式装备,长足训练,配备有坦克、装甲部队和空军,又经过抗战锻炼的有当时的立体作战能力的430万国民党正规武装也是一支放之于世界也难逢对手的大军,这些都是在抗战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国民党军更称得上是精兵强将。
[转自铁血社区bbs./]
当然这还没有包括被国民政府军重新收入麾下的,在抗战中专门帮助日本鬼子与中共军队作战,积累了大量剿共经验的曲线救国的伪军。
我们再看中共方面:
抗战胜利之日,与日寇周旋十四年的东北日联军四万军队仅余不足千人,师级以上干部生还者屈指可数。赵尚志、杨靖宇、王德泰、陈翰章等数以百计的中共东北悍将倒在白山黑水之中。
关内中共军队,在抗战中同样损失了许多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的精兵强将,仅平型关一战就有上千名经历了长征的红军精华倒在与日寇的血战之中,进军山东的途中,三百多老红军和日寇一战而牺牲,罗荣恒将军抱头痛哭。这损失的难道不是中共军队的精兵强将吗?左权、朱程、常德善、易良品、桂干生、罗忠毅、田守尧、廖海涛、洪麟阁等一大批中共高级将领阵亡在抗日前线,同样数以百计,这些高级将领的牺牲,给短少培训教育来源的中共军队造成子大量的人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