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在河东,接到了贾诩等人送去的信报,马上派出探子,在河东寻找一个适合大军决战的场地。
这个选择决战场地也非常讲究的,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
最少,两军都有二十多万人,要有一个足够大的战场。另外,太史慈也非常清楚床弩的威力,其有效杀伤的射程,足有两里远,但是要想有效的大量杀伤匈奴骑兵,就必须要在一个相对较为平整的地方,如此方可发挥得出床弩的最大威力。
还有,铁蒺藜,也要相当较为平整的地方才可以更好的布阵。所以,在山地地区,不适合做战场。
河东也算是一个平原地带,可是,因为太过接近黄河的关系,许多地方,其实都是一些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并不太适合做战场。如果可以在河西又或晋阳一带与匈奴人交战就好了,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平整的地方作为战场。
只可惜,这一次与匈奴人的交战,由原来准备主动进攻寻敌决战的策略改为待敌进攻的办法。所以,匈奴人只会一路攻杀到河东,眼看可以杀到洛阳的地方,才有可能敢大军尽出来攻杀自己。在别的地方,怕难以寻到他们决战。
大汉军队,对匈奴人多少还有一些威慑力,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之下,匈奴人未必敢与汉军决战。现在想来,想主动向匈奴大军进攻,似乎是行不通的,唯有等匈奴大军主动来进攻。
匈奴人生性残暴,却又贪生怕死,他们贪婪又胆小,深知大汉之强,以前,一般情况之下,都只会派出一小部份的军队进入大汉边境进行掠夺。现在。看到大汉纷乱,在衰弱的迹象,他们才慢慢的壮起胆子,开始发出大军攻掠大汉。可是。他们依然还会非常小心,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大军在这里等着他们,他们未必敢来攻击。
所以,信报上和太史慈所说的,就是要让他们暂时示敌以弱,暂时不要多管匈奴人攻掠并州的事。整个并州地区,都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洛阳的大军,一时半刻也不能进入并州腹地驱赶匈奴人,也救援不了受到匈奴人迫害的百姓。所以,干脆便忍耐住,让他们自己一路攻掠而来。
还好,这一次匈奴人入关,进入并州,并不是像以往那般烧光杀光。而是要占领整个并州之地,暂时还没有听闻传出大屠杀的事。他们捉住了汉人,把汉人变成他们的奴隶。留着为他们耕作,为他们放牧。
也正是如此,才可以让太史慈可以沉得住气,并没有急切的挥军进入并州攻杀匈奴人。
太史慈知道了这一次的宏大计划之后,心里大喜,知道匈奴人的未日要来了。可以想象,匈奴人一路攻掠而来,一路没遇敌手,到时候来到河东,眼看大汉最繁荣的亦都就在黄河对岸。那时候。以匈奴人的贪婪本性,一定会忍不住想挥军渡河,攻占汉人的国都,尽掠国都钱财。如此,他们一定会向自己进攻的,只要他们来攻。便是他们的死期。
太史慈在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决战场地的时候。
匈奴大军已经势如破竹的从崖门郡挥军直下晋阳。
左贤王很小心,他当年从并州带着其父匈奴单于的尸体回到了大漠北之后,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成功登上了匈奴单于之位,成功的做了匈奴王,尽管还有不少匈奴首领不服,但是在他的手段之下,基本已经统一了匈奴人,得到了绝大部份匈奴人的追随。
他在匈奴部落之中,大力宣传汉人的富有,以及汉人的懦弱,他以为,懦弱的汉人,没有资格占据那些水草肥美的地方,只有他们高贵的匈奴人,才配在那些气侯怡人,水草肥美的地方生活。他一再向族人强调,匈奴人,不应该生活在气候恶劣的环境当中,应该要进入汉地,在那些丰美的地方放牧生活。
他给族人灌输一种汉人弱小的概念,一方面又宣传着大汉土地的美好。引起许多部族都对大汉向往不已,向左贤王宣誓,愿意追随左贤王,进入汉人的地方生活。
族人大迁徙到汉人的地方生活,在前一任匈奴单于便已经有过这样的提议,还差点成功把族人迁入了汉人的地方。
当他知道了董卓进占了洛阳,把持了大汉朝政的时候,他便知道匈奴人的机会来了。他马上派出快吏,向董卓称臣。
左贤王于扶罗的确是一个大汉通,他的汉语汉字都学得很好,他表面看似粗暴,实则对汉人的一些人的心思把握得非常准确。并且,对于董卓,他并不陌生,很多年以前,董卓就曾经与他相识了。他知道董卓对待他们这些胡人的态度,只要甘心为其所用的,董卓都会接纳,并且,还会给予一定的甜头。像西凉的氐、羌等族的胡人,追随了董卓之后,支持董卓掌控了西凉之后,许多胡人的部落,都得以举族迁进入西凉地区生活。如果不是氐、羌等族的胡人现在还很强大,他也想率族人迁入西凉,与这些胡人争夺地盘。
他向董卓称臣,其目的就是看中了河套地区,想得到董卓的支持,得到受董卓所控制的皇帝的恩准,把并州划给他们匈奴人。
只可惜,董卓在洛阳的时候,并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答应把并州送给匈奴人。再加上,匈奴人虽然向董卓称臣,但却没有给予董卓什么的好处,董卓也只是随便的敷衍着他们。
这个选择决战场地也非常讲究的,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
最少,两军都有二十多万人,要有一个足够大的战场。另外,太史慈也非常清楚床弩的威力,其有效杀伤的射程,足有两里远,但是要想有效的大量杀伤匈奴骑兵,就必须要在一个相对较为平整的地方,如此方可发挥得出床弩的最大威力。
还有,铁蒺藜,也要相当较为平整的地方才可以更好的布阵。所以,在山地地区,不适合做战场。
河东也算是一个平原地带,可是,因为太过接近黄河的关系,许多地方,其实都是一些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带,并不太适合做战场。如果可以在河西又或晋阳一带与匈奴人交战就好了,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平整的地方作为战场。
只可惜,这一次与匈奴人的交战,由原来准备主动进攻寻敌决战的策略改为待敌进攻的办法。所以,匈奴人只会一路攻杀到河东,眼看可以杀到洛阳的地方,才有可能敢大军尽出来攻杀自己。在别的地方,怕难以寻到他们决战。
大汉军队,对匈奴人多少还有一些威慑力,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之下,匈奴人未必敢与汉军决战。现在想来,想主动向匈奴大军进攻,似乎是行不通的,唯有等匈奴大军主动来进攻。
匈奴人生性残暴,却又贪生怕死,他们贪婪又胆小,深知大汉之强,以前,一般情况之下,都只会派出一小部份的军队进入大汉边境进行掠夺。现在。看到大汉纷乱,在衰弱的迹象,他们才慢慢的壮起胆子,开始发出大军攻掠大汉。可是。他们依然还会非常小心,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大军在这里等着他们,他们未必敢来攻击。
所以,信报上和太史慈所说的,就是要让他们暂时示敌以弱,暂时不要多管匈奴人攻掠并州的事。整个并州地区,都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洛阳的大军,一时半刻也不能进入并州腹地驱赶匈奴人,也救援不了受到匈奴人迫害的百姓。所以,干脆便忍耐住,让他们自己一路攻掠而来。
还好,这一次匈奴人入关,进入并州,并不是像以往那般烧光杀光。而是要占领整个并州之地,暂时还没有听闻传出大屠杀的事。他们捉住了汉人,把汉人变成他们的奴隶。留着为他们耕作,为他们放牧。
也正是如此,才可以让太史慈可以沉得住气,并没有急切的挥军进入并州攻杀匈奴人。
太史慈知道了这一次的宏大计划之后,心里大喜,知道匈奴人的未日要来了。可以想象,匈奴人一路攻掠而来,一路没遇敌手,到时候来到河东,眼看大汉最繁荣的亦都就在黄河对岸。那时候。以匈奴人的贪婪本性,一定会忍不住想挥军渡河,攻占汉人的国都,尽掠国都钱财。如此,他们一定会向自己进攻的,只要他们来攻。便是他们的死期。
太史慈在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决战场地的时候。
匈奴大军已经势如破竹的从崖门郡挥军直下晋阳。
左贤王很小心,他当年从并州带着其父匈奴单于的尸体回到了大漠北之后,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成功登上了匈奴单于之位,成功的做了匈奴王,尽管还有不少匈奴首领不服,但是在他的手段之下,基本已经统一了匈奴人,得到了绝大部份匈奴人的追随。
他在匈奴部落之中,大力宣传汉人的富有,以及汉人的懦弱,他以为,懦弱的汉人,没有资格占据那些水草肥美的地方,只有他们高贵的匈奴人,才配在那些气侯怡人,水草肥美的地方生活。他一再向族人强调,匈奴人,不应该生活在气候恶劣的环境当中,应该要进入汉地,在那些丰美的地方放牧生活。
他给族人灌输一种汉人弱小的概念,一方面又宣传着大汉土地的美好。引起许多部族都对大汉向往不已,向左贤王宣誓,愿意追随左贤王,进入汉人的地方生活。
族人大迁徙到汉人的地方生活,在前一任匈奴单于便已经有过这样的提议,还差点成功把族人迁入了汉人的地方。
当他知道了董卓进占了洛阳,把持了大汉朝政的时候,他便知道匈奴人的机会来了。他马上派出快吏,向董卓称臣。
左贤王于扶罗的确是一个大汉通,他的汉语汉字都学得很好,他表面看似粗暴,实则对汉人的一些人的心思把握得非常准确。并且,对于董卓,他并不陌生,很多年以前,董卓就曾经与他相识了。他知道董卓对待他们这些胡人的态度,只要甘心为其所用的,董卓都会接纳,并且,还会给予一定的甜头。像西凉的氐、羌等族的胡人,追随了董卓之后,支持董卓掌控了西凉之后,许多胡人的部落,都得以举族迁进入西凉地区生活。如果不是氐、羌等族的胡人现在还很强大,他也想率族人迁入西凉,与这些胡人争夺地盘。
他向董卓称臣,其目的就是看中了河套地区,想得到董卓的支持,得到受董卓所控制的皇帝的恩准,把并州划给他们匈奴人。
只可惜,董卓在洛阳的时候,并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答应把并州送给匈奴人。再加上,匈奴人虽然向董卓称臣,但却没有给予董卓什么的好处,董卓也只是随便的敷衍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