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者,纷纷摇头,含蓄地抨击吴争,几与建虏无疑。这建虏入城,也就见到啥抢啥,可吴争不同,那是带着已经交过钱的本地富户,前去指证另外的富户。可谓是连根拔起、一窝端。

    最终总结起来的评价,还是四个字最为确切——恨天将军。

    年少者不同,他们有血性,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那也得喊几声宁为玉碎不为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不是?

    虽然也就是喊喊,干不成什么事,也没胆子干,但这不代表着他们不想干,当然前提是没有危险。

    人嘛,总有荣誉感、羞耻心,特别是这些读书人。

    如今吴争做了他们希望,能活着象人的希望。

    这就象溺水之人突然发现了一根稻草,就算是依旧会沉下去,那也得舍命扑上去抓住了。

    所以,城中年青者,十有是吴争的拥趸。

    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支持吴争,纷纷上街,三五成群地号召城中青壮为国效力、浴血沙场、恢复大明、建功立业。

    当然,他们自己是打死也不肯报名参加敢死队的。

    还有一个类别,那就是城中的女人们。

    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女人们视吴争为寇仇,这些女人基本都是母亲。

    吴争给出的买命钱太高了,高到普通人家都眼馋,明知道是死路,但以一人之命换家安逸,一举改变贫苦的窘境,这无疑是一种诱惑。

    特别是对那些一家有二子以上的家庭,这一个晚上,就是生死诀别。

    身为母亲的,心总比做父亲的更软些、更……痛些。

    还有那些待字闺中,云英未嫁的女孩们,那就更仇视吴争了,因为她们的未婚夫们,许多都已经不顾阻挠,前去报名。

    定过亲,就是有了婆家,就算未过门,未婚夫死了,那也是寡妇。

    所以,她们恨吴争到咬牙切齿的地步。

    可也有女人们拥护吴争,特别是那些被鞑子欺凌过的还苟活于世的女人们,在她们心中,谁能为她们所受的屈辱报仇,那就是她们的再生父母,就算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些女人自发地加入了读书人宣传报军的队伍。

    还有一小撮的女人,她们是城中大户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

    她们这些日子从父兄口中听到了有关吴争的片言只语,于是躲在闺房之内开始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