橹子是理论指导实际的。由橹子的理论“凡是围绕别的转的都是橹子”,可知,美、橹子;丑,橹子。为啥?美丑由人定,各有衡量称。臭美口中说,心里最高兴。臭,丑也。可知,美、丑皆围绕人转。所以,美,橹子;丑,橹子。所以,美是橹子,丑是橹子。所以,美是丑,丑是美。所以,美、丑是一体两面。所以,美丑是合一的。

    美丑由人定。人是如何定美丑的?人心定也。符合人心境的,就是美。不符合人心境的就是丑。

    你看,两人关系好时,心里就美,就无话不谈。两人关系不好时,心里就丑,就尴尬,就没什么可说的。

    所以,人心境的不同,对美丑的定义就不同。也可以这样说,以不同的心境解释美丑,解释结果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先来看看《江雪》这首古诗,作者柳宗元,唐朝人。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立翁,

    独钓寒江雪。

    美吗?美啊!大美!这是一副多么高尚的以景言志的山水写意图啊!即使山中的鸟都没了,即使地上人都灭了,即使没有人认同我,我也要坚守我志向,哪怕是寒江独钓!

    丑吗?丑啊!大丑!这是一副多么悲哀的绝笔图啊!山中的鸟影已经绝了,地上的人迹已经灭了,我这个无依无靠的老头儿,生命也快走到尽头了。

    美吗?美。丑吗?丑。美的是言志的高尚,丑的是现实中的无奈。可这就是人生,美与丑总是合一的。橹子这样的解读,心理落差太大,还是不用美丑进行解释了。

    再来看看《登鹳雀楼》这首古诗,作者王之涣,唐朝人。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橹子搜到的译文是: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作者真是这样的意思吗?橹子是这样认为的:

    白日依山尽:白日虽然依山,但还没有尽,白日还在那里照着江山社稷。

    黄河入海流:黄河浑浊,即使再权利滔天,也流到大海。

    欲穷千里目:我就在千里之外,瞪着眼睛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