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的当天,其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内。塞尔维亚人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招musilin和克罗地亚两族武装部队的攻击。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
1994年3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musilin和克罗地亚人双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尔维亚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zhuxi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黑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黑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zhuxi的政府宣誓就职。
2014年2月4日,发生反政府示威,或被称为波斯尼亚之春,这场始于北部城镇图兹拉的示威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之春。起因是来自几家破产的私人企业的工人联合起来要求政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付清工资,支付养老金。很快这场示威蔓延到国内其他地方,在近20个城镇均有暴力冲突报道,其中以萨拉热窝、泽尼察、莫斯塔尔、比哈奇、布尔奇科、图兹拉最大。据波斯尼亚新闻媒体报道在示威中有有数百人受伤,包括许多警察。另外在巴尼亚卢卡也有数百人集会支持反政府示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
地形
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
气候
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天非常寒冷。温暖和干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间是到波黑旅游的最佳时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即时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黑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大风,多雨雪。
黑塞哥维那和该国的南部区域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中部和北部则以高山气候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间。萨拉热窝在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气温为二十摄氏度。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蕴藏量达38亿吨。图兹拉地区食用盐储量为欧洲之最。波黑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潜在的水力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森林覆盖面积占波黑全境面积的46.6%,其中65%为落叶植物,35%为针叶植物。
行政区划
区划
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由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波黑联邦下设10个州:乌纳—萨纳州、波萨维纳州、图兹拉州、泽尼察—多博伊州、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中波斯尼亚州、黑塞哥维那—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维那州、萨拉热窝州、第十州。塞族共和国下设10个市(巴尼亚卢卡、东萨拉热窝、比耶利纳、多博伊、普里耶多尔、兹沃尔尼克、特雷比涅、格拉迪什卡、戴尔文塔、拉克塔希)和54个区。1999年设立布尔奇科特区,直属国家。
东北部的布尔奇科特区,名义上为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所有。该区域为波黑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中心。
首都
首都萨拉热窝,位于波黑的东部的波斯尼亚河上游,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建于1263年,1914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92年~1996年卷入波黑战争。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保存了大量土耳其时代的建筑,新城区为现代化都市。人口27万人(2016年)。
国家象征
1994年3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musilin和克罗地亚人双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尔维亚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zhuxi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黑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黑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zhuxi的政府宣誓就职。
2014年2月4日,发生反政府示威,或被称为波斯尼亚之春,这场始于北部城镇图兹拉的示威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之春。起因是来自几家破产的私人企业的工人联合起来要求政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付清工资,支付养老金。很快这场示威蔓延到国内其他地方,在近20个城镇均有暴力冲突报道,其中以萨拉热窝、泽尼察、莫斯塔尔、比哈奇、布尔奇科、图兹拉最大。据波斯尼亚新闻媒体报道在示威中有有数百人受伤,包括许多警察。另外在巴尼亚卢卡也有数百人集会支持反政府示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
地形
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
气候
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天非常寒冷。温暖和干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间是到波黑旅游的最佳时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即时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黑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大风,多雨雪。
黑塞哥维那和该国的南部区域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中部和北部则以高山气候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间。萨拉热窝在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气温为二十摄氏度。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蕴藏量达38亿吨。图兹拉地区食用盐储量为欧洲之最。波黑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潜在的水力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森林覆盖面积占波黑全境面积的46.6%,其中65%为落叶植物,35%为针叶植物。
行政区划
区划
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由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波黑联邦下设10个州:乌纳—萨纳州、波萨维纳州、图兹拉州、泽尼察—多博伊州、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中波斯尼亚州、黑塞哥维那—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维那州、萨拉热窝州、第十州。塞族共和国下设10个市(巴尼亚卢卡、东萨拉热窝、比耶利纳、多博伊、普里耶多尔、兹沃尔尼克、特雷比涅、格拉迪什卡、戴尔文塔、拉克塔希)和54个区。1999年设立布尔奇科特区,直属国家。
东北部的布尔奇科特区,名义上为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所有。该区域为波黑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中心。
首都
首都萨拉热窝,位于波黑的东部的波斯尼亚河上游,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建于1263年,1914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92年~1996年卷入波黑战争。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保存了大量土耳其时代的建筑,新城区为现代化都市。人口27万人(2016年)。
国家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