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当中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丛林之一。
新加坡道教占了人口的11%,境内合共有大小庙宇300余间。早年南来谋生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潮侨和闽帮所创建的粤海清庙和天福宫还有收藏光绪帝御赐的墨宝,他们也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存奖状。此外四马路观音堂也是新加坡最著名、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庙堂内几乎每天都有人潮。
◎基督教
新加坡基督教徒占总人口的18%,在新加坡草创初期,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对两个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新加坡天主教教会也先后开办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等来照顾弱势族群的利益。两个教会最早修建的教堂是亚美尼亚教堂和圣安德烈教堂。
◎伊斯兰教
新加坡伊斯兰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马来人或巴基斯坦血统的信徒基本上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印度人和华人信奉回教。新加坡建有回教堂共80座,当中较为著名的有哈贾法蒂玛回教堂和苏丹回教堂。
◎印度教
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5%。有大约30座印度寺庙,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其中马里安曼兴都庙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都属于新加坡的国家保护文物。
◎锡克教与其他
新加坡锡克教教徒合计只有2万余人。锡克教在新加坡有7间锡克庙,比如:中央锡克庙,是一万五千名锡克教徒的主要圣地。犹太教在新加坡则设有两个会堂,其中马海阿贝犹太庙建於1878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犹太会堂。
习俗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拥有多民族的城市国家。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等各民族虽风俗习惯各异,但相互间友好相处、团结和睦。华人的传统教育比较严格,伦理道德观念强,重视家祖宗舍,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宗教思想较浓,风俗习惯与宗教息息相关,回教法律和苏丹制度维系生活和团结;作为宗教禁忌,马来人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印度族生活比较简朴,文化也与宗教关系密切,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印度人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文化传承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型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当然风行于华人文化的风水之说,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项建筑设计里面。
新传媒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注重介绍新加坡华人先辈如何飘洋过海来到南洋,以及一群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比如《雾锁南洋》《和平的代价》《出路》,还有以各个籍贯的华人的剧情片《客家之歌》《潮州家族》和《琼园咖啡香》等。透过本地制作的电视剧,年轻的新加坡人看见了祖先离乡背井,不屈不挠地挣扎求存的最真实面貌。
娘惹文化
东南亚有个海峡华人族群,是数百年前中国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后代,主要在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带。男的称为峇峇,女的叫娘惹。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国传统习俗来自历史的某段时空,然后停格了,后来加入了马来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新传媒8频道在2008年推出《小娘惹》作为台庆大戏,内容是几户峇峇家族几代人的恩怨情仇,特别着重介绍峇峇娘惹的文化习俗。《小娘惹》堪称新加坡版《大长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加上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与娘惹美食的完美烘托,非常轰动。
军事介绍
国防体制
新加坡武装部队组建于1965年,建军节为7月1日。总统为三军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3年。新加坡武装部队有三个组成部分,分为正规军人、现役军人以及战备军人;正规军人指的是职业军人,现役军人指的是16岁到20馀岁不等之服役两年强制军役的军人,战备军人指的是从现役中役满退伍,进入十年回营训练周期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动员的的后备军人。2013年国防预算达123.4亿新元。
武装力量
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当中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丛林之一。
新加坡道教占了人口的11%,境内合共有大小庙宇300余间。早年南来谋生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潮侨和闽帮所创建的粤海清庙和天福宫还有收藏光绪帝御赐的墨宝,他们也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存奖状。此外四马路观音堂也是新加坡最著名、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庙堂内几乎每天都有人潮。
◎基督教
新加坡基督教徒占总人口的18%,在新加坡草创初期,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对两个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新加坡天主教教会也先后开办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等来照顾弱势族群的利益。两个教会最早修建的教堂是亚美尼亚教堂和圣安德烈教堂。
◎伊斯兰教
新加坡伊斯兰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马来人或巴基斯坦血统的信徒基本上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印度人和华人信奉回教。新加坡建有回教堂共80座,当中较为著名的有哈贾法蒂玛回教堂和苏丹回教堂。
◎印度教
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5%。有大约30座印度寺庙,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其中马里安曼兴都庙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都属于新加坡的国家保护文物。
◎锡克教与其他
新加坡锡克教教徒合计只有2万余人。锡克教在新加坡有7间锡克庙,比如:中央锡克庙,是一万五千名锡克教徒的主要圣地。犹太教在新加坡则设有两个会堂,其中马海阿贝犹太庙建於1878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犹太会堂。
习俗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拥有多民族的城市国家。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等各民族虽风俗习惯各异,但相互间友好相处、团结和睦。华人的传统教育比较严格,伦理道德观念强,重视家祖宗舍,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宗教思想较浓,风俗习惯与宗教息息相关,回教法律和苏丹制度维系生活和团结;作为宗教禁忌,马来人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印度族生活比较简朴,文化也与宗教关系密切,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印度人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文化传承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型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当然风行于华人文化的风水之说,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项建筑设计里面。
新传媒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注重介绍新加坡华人先辈如何飘洋过海来到南洋,以及一群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比如《雾锁南洋》《和平的代价》《出路》,还有以各个籍贯的华人的剧情片《客家之歌》《潮州家族》和《琼园咖啡香》等。透过本地制作的电视剧,年轻的新加坡人看见了祖先离乡背井,不屈不挠地挣扎求存的最真实面貌。
娘惹文化
东南亚有个海峡华人族群,是数百年前中国移民和马来女性所生的后代,主要在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带。男的称为峇峇,女的叫娘惹。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国传统习俗来自历史的某段时空,然后停格了,后来加入了马来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不等同于中土文化。新传媒8频道在2008年推出《小娘惹》作为台庆大戏,内容是几户峇峇家族几代人的恩怨情仇,特别着重介绍峇峇娘惹的文化习俗。《小娘惹》堪称新加坡版《大长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加上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与娘惹美食的完美烘托,非常轰动。
军事介绍
国防体制
新加坡武装部队组建于1965年,建军节为7月1日。总统为三军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3年。新加坡武装部队有三个组成部分,分为正规军人、现役军人以及战备军人;正规军人指的是职业军人,现役军人指的是16岁到20馀岁不等之服役两年强制军役的军人,战备军人指的是从现役中役满退伍,进入十年回营训练周期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动员的的后备军人。2013年国防预算达123.4亿新元。
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