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亚医院拥有全国72%的医生,55%的护士,仅7大国家级医院就吸纳了41%的医生和32%的护士。厄立特里亚在控制疟疾、性病等传染病方面卓有成效,儿童接种疫苗普及程度达99%,少见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例。在厄立特里亚,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依次为贫血或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低海拔和高湿度地区疟疾、登革热、伤寒等传染病较易病发。厄立特里亚在控制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方面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少数国家之一。
据厄立特里亚政府新闻部网站报道,厄立特里亚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生产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es)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7年厄立特里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6美元;2017年厄立特里亚人均寿命为65岁。
中国政府于1997年9月向厄立特里亚派出首批医疗队,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已向厄立特里亚派出十四批医疗队,共计247人次。
媒体
1996年6月,厄立特里亚颁布新闻法,规定言论自由,但须合法且合乎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出版自由,但投资须来自国内;媒体由政府控制。
厄立特里亚通讯社系官方通讯社,隶属新闻部,成立于1991年9月,设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出稿三个编辑部,在全国各省设记者站。
厄立特里亚现有两份官方报纸,均为政府新闻部主办。《新厄立特里亚报》为官方日报,有阿拉伯语、提格雷尼亚语和提格里语三种版本;《形象报》是英语报纸,每周三、六出版。
新闻部主办的“群众之声”电台系全国性广播电台,1979年1月开始播音。1999年起每天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播音。厄立特里亚电视台(ERI-TV)主要播出提格雷尼亚语新闻和专题节目,每天阿拉伯语、英语新闻各20分钟,深夜播放一些英文文娱节目。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厄立特里亚与中国合作开展相关合作,陆续引进并在其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剧节目。
通信
2017年,厄立特里亚有固定电话(含CDMA)用户6万户,拥有率不到2%。手机用户数为43万,拥有率仅为7%,资费较高以及申请SIM卡困难是其主要原因,同时网络覆盖也弱。厄立特里亚电信(EriTel)是厄立特里亚唯一的电信运营商(国有),经营固定电话、移动、互联网服务。
厄立特里亚共有4家互联网供应商,全国目只有362家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拥有率仅为1%。尚未开通手机互联网业务。厄立特里亚是非洲最后一个有互联网接入的国家(2000年),带宽严重不足(国家带宽约为36兆,从英国和以色列公司购买),首都网吧较多。
电力
2015年,厄立特里亚全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从1991年的30.1兆瓦增加到141.70兆瓦,增长了371%。位于马萨瓦的赫吉格(Hirgigo)电厂是厄立特里亚最主要的电厂,发电以火电为主。2000年,该电厂曾被埃塞俄比亚炸毁;2001年,厄立特里亚从沙特和阿联酋获得贷款维修该电厂,2003年发电能力达到88兆瓦时。在中国企业承建该电厂扩建,增设了2台23兆瓦发电机组,已于2017年11月竣工移交,目前运行良好。另一电厂位于首都阿斯马拉郊区,发电能力为15兆瓦时。
国家电网主要向阿斯马拉、克伦、马萨瓦、门德法拉和德克姆哈雷等主要城市供电。厄立特里亚7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村通电率为3%。由于人口分散、村庄规模小和难以支付电费等原因,厄立特里亚政府对农村电费和安装费均是象征性收取。民用电占厄立特里亚电力消费的三分之二,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能用上电。
人民生活
厄立特里亚人均收入低下,大多数人月工资在50~2000纳克法之间。至1997年政府已投入12亿埃元用于住房建设,但住房仍十分紧张。水、电、卫生、通讯等设施落后。
外交
外交政策
厄立特里亚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注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争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积极参与非洲及地区事务,主张发挥地区组织或区域性国家联盟作用。1993年5月,厄加入联合国,6月加入非统组织,9月成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成员国。1995年厄加入世界银行,1996年6月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优惠贸易区银行。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中厄自1993年5月24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1993年5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出席厄独立庆典,与厄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文件。伊萨亚斯总统于1994年和2005年正式访华,2006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与zhuxi会谈。2008年1月,厄财政部长伯哈尼等访华。200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zhuxi访厄,签署新疆与厄加什—巴尔卡省加强合作的备忘录,两地缔结友好省区关系。2009年5月,中联部部长访厄。
据厄立特里亚政府新闻部网站报道,厄立特里亚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生产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es)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7年厄立特里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6美元;2017年厄立特里亚人均寿命为65岁。
中国政府于1997年9月向厄立特里亚派出首批医疗队,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已向厄立特里亚派出十四批医疗队,共计247人次。
媒体
1996年6月,厄立特里亚颁布新闻法,规定言论自由,但须合法且合乎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出版自由,但投资须来自国内;媒体由政府控制。
厄立特里亚通讯社系官方通讯社,隶属新闻部,成立于1991年9月,设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出稿三个编辑部,在全国各省设记者站。
厄立特里亚现有两份官方报纸,均为政府新闻部主办。《新厄立特里亚报》为官方日报,有阿拉伯语、提格雷尼亚语和提格里语三种版本;《形象报》是英语报纸,每周三、六出版。
新闻部主办的“群众之声”电台系全国性广播电台,1979年1月开始播音。1999年起每天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播音。厄立特里亚电视台(ERI-TV)主要播出提格雷尼亚语新闻和专题节目,每天阿拉伯语、英语新闻各20分钟,深夜播放一些英文文娱节目。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厄立特里亚与中国合作开展相关合作,陆续引进并在其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剧节目。
通信
2017年,厄立特里亚有固定电话(含CDMA)用户6万户,拥有率不到2%。手机用户数为43万,拥有率仅为7%,资费较高以及申请SIM卡困难是其主要原因,同时网络覆盖也弱。厄立特里亚电信(EriTel)是厄立特里亚唯一的电信运营商(国有),经营固定电话、移动、互联网服务。
厄立特里亚共有4家互联网供应商,全国目只有362家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拥有率仅为1%。尚未开通手机互联网业务。厄立特里亚是非洲最后一个有互联网接入的国家(2000年),带宽严重不足(国家带宽约为36兆,从英国和以色列公司购买),首都网吧较多。
电力
2015年,厄立特里亚全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从1991年的30.1兆瓦增加到141.70兆瓦,增长了371%。位于马萨瓦的赫吉格(Hirgigo)电厂是厄立特里亚最主要的电厂,发电以火电为主。2000年,该电厂曾被埃塞俄比亚炸毁;2001年,厄立特里亚从沙特和阿联酋获得贷款维修该电厂,2003年发电能力达到88兆瓦时。在中国企业承建该电厂扩建,增设了2台23兆瓦发电机组,已于2017年11月竣工移交,目前运行良好。另一电厂位于首都阿斯马拉郊区,发电能力为15兆瓦时。
国家电网主要向阿斯马拉、克伦、马萨瓦、门德法拉和德克姆哈雷等主要城市供电。厄立特里亚7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村通电率为3%。由于人口分散、村庄规模小和难以支付电费等原因,厄立特里亚政府对农村电费和安装费均是象征性收取。民用电占厄立特里亚电力消费的三分之二,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能用上电。
人民生活
厄立特里亚人均收入低下,大多数人月工资在50~2000纳克法之间。至1997年政府已投入12亿埃元用于住房建设,但住房仍十分紧张。水、电、卫生、通讯等设施落后。
外交
外交政策
厄立特里亚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注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争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积极参与非洲及地区事务,主张发挥地区组织或区域性国家联盟作用。1993年5月,厄加入联合国,6月加入非统组织,9月成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成员国。1995年厄加入世界银行,1996年6月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优惠贸易区银行。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中厄自1993年5月24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1993年5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出席厄独立庆典,与厄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文件。伊萨亚斯总统于1994年和2005年正式访华,2006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与zhuxi会谈。2008年1月,厄财政部长伯哈尼等访华。200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zhuxi访厄,签署新疆与厄加什—巴尔卡省加强合作的备忘录,两地缔结友好省区关系。2009年5月,中联部部长访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