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刘教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请实验室二十一位研究员集体在项目计划书的后面签上名字,用学术声誉为李东来的东方头孢项目做担保。

      当然了这种做法具备很大危险性,一旦项目成功立项,最后花费了大量资金而一无所获,签名的研究员面临的可不仅仅是声名扫地。

      大会议室里,刘教授拿着计划书,神情肃穆:“现在我提醒大家,这次的签字全凭个人自愿的原则,其中的风险大家应该很清楚,我就不啰嗦了。

      不过,我还想多说一句,一旦东方头孢研制出来,国内的儿童就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可以使用。

      ”

      说完,他拿起笔在上面签上了名字,然后回到了位子上。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研究员们面无表情,似乎在思索背后蕴含的风险。

      “哈,还是我老张来吧!”张教授沉思片刻,率先站起了身,走到计划书前,俯下身签上了名字。

      “作为一个医药人,面对一项极可能成功,而且还能造福万千群众的项目,如果碍于风险而不支持的话,我心中过不去那道坎。”

      张教授的话似乎惊醒了那些研究员们。

      他们陆续站起身来,神情严肃的在计划书上签上了名字。

      最后签字的是张青翠,当清秀的笔迹着落在计划书上时,她并没有为李东来感到兴奋,反而有些担忧。

      从现在开始,项目是否成功已经不是李东来个人的事情了,它关系到二十一位教授的前途和命运。

      李东来是否能担得起这幅重担。

      对于李东来来说,这并不是一副重担,而是一个求之不得机遇。

      东方头孢的化学式,检验方法和生产流程全都刻画在他前世的记忆中,他所做的只是花费些力气,把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呈现给世人。

      李东来从张青翠手里接过计划书,轻松的笑了笑:“诸位请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了你们的期望。”

      对于李东来的能力,大家伙还是很认可的,研究员见他如此自信,也就暗暗松了一口气。

      二十分钟后,计划书摆在了张书记的桌子上。

      随着计划书而来的还有张青翠和刘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