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祚咬了咬牙,高衡这是在做什么,他的主力在哪里,把这些人放在前面是什么套路?
“殿下,进攻吧。”安德森在旁边提醒道。
郑祚点了点头,“按照既定方案,进攻!”
“杀!”数万大军发出一阵呐喊,大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郑祚也不傻,他知道对方善用火器,所以跟高衡一样,郑氏的炮兵摆在了四镇兵的后面,跟随四镇兵一起移动。
郑祚一声令下,中军不动,前锋先行,炮兵和左右两军跟进,他们前进的速度并不快,郑军小心翼翼接近保皇军。
高衡举起千里镜,密切注视敌军动向,一边提醒道:“告诉吴荣,千万别心急,等待敌军开火,锁定他们的炮兵阵地。”
在吴荣的炮兵旅当中,还有一个鲁滨逊带来的大杀器,或者说这东西其实算不上是新鲜玩意,只是在明末的炮兵当中已经失传了,那就是炮兵象限仪。实际上,早在数十年前,西洋的船队就已经装备了象限仪,象限仪原来是天文测量器具,但是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竟然想到了象限仪在炮兵测距中的作用。
比如英格兰的舰队炮兵,就将原本的炮兵瞄准变成了一个几何学应用题,只需要利用象限仪测定距离参数,对照射表,就可以调整方位、角度,实现精确瞄准。
这玩意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在明代已经有不少接触了西方的学者应用到了象限仪,比如孙元化的几本著作当中就已经提到了象限仪的妙用,并且记载了西方炮兵是怎么使用的。但是满清误我华夏几百年之后,反而是退化了,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明代就已经有记载的象限仪竟然没有炮兵会用,清军炮台的瞄准装置就是一块从上而下钻了三个孔的铁板,每个孔代表不同距离。
清代西学大师魏源得知后,经过研究,开始恢复象限仪瞄准技术,认为“自一十丈至百丈左右,皆有逐处加高补坠高低转移。如击七八十丈及百丈,制一象限仪,插入炮口,如上段所述方法加高一度,至五十丈高八尺七寸四分,至百丈高一丈七尺四寸八分,攻击甚准。”
高衡知道这玩意,毕竟特种兵的作战要求就是要熟练使用基本武器,后世我军的象限仪当然是比较先进的了,不过当鲁滨逊把英格兰的原始象限仪拿出来的时候,高衡还是一眼看穿了这玩意的用途,并且手把手教授了吴荣,加上自己对于后世象限仪的一些理解,兴华军的象限仪使用方法可比英军还要先进。
彼时的西洋军队,象限仪和火炮是分开的,但高衡在火炮后部加装了一个平板,将鲁滨逊的象限仪底座磨平,钉在了平板上,这样象限仪可以随着火炮射角的调节而移动,通过测定密位,便能知道射击的距离,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精准,但是放到明末这个时代,已经是跨越式发展的武器了。
吴荣的炮队之中有三门这样的测定炮,三门试射之后,所有火炮调节一致的俯仰角度,便能做到精准打击。
“进攻!火炮准备!”数万郑军杀气腾腾,朝着保皇军的方向攻击。保皇军刚才被黎维佑鼓舞起来的士气顿时泄去,他们虽然一路过来势如破竹,但是说实在话并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战斗,现在数万大军压迫过来,不少士兵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要不是制定了他们往后撤的作战计划,恐怕保皇军的士气已经崩溃了。
“炮兵,瞄准敌军,开火!”郑军的三百多门火炮除了城头的数十门城防炮之外,剩下两百多门都集中在城下的军队之中。负责指挥的炮兵大将是郑根,此刻他的命令下达,炮兵们立刻停下,调整火炮射击角度,两军相隔二三里,对方火炮已经能够得着保皇军了。
轰轰轰,郑军重炮抢先开火,他们集中了郑氏全军的精锐火炮,包括大将军炮和仿制的西洋火炮。大量的炮弹从四镇兵的身后抛射出来,飞过四镇兵的头顶,直接砸向了列阵的保皇军。
轰隆轰隆,实心炮弹砸在地面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当场犁出了数十条血胡同,在炮弹射击线路上的保皇军士兵纷纷被击倒,让人牙酸的骨断筋折的声音瞬间响起,伴随着的是飞上天空的残肢断臂,大量的士兵惨叫着翻滚在地,旁边就是他们的断肢,哀嚎声一片,浓重的血腥味充满了整个军阵的上空。
“哈哈,打中了!”郑根提起千里镜观察战果,虽然第一轮火炮只是概率射击,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各个角度的火炮总有打中的,眼见保皇军一片人仰马翻,郑根只觉得胜券在握。
“把梯子升起来!”保皇军这边,挨了一轮火炮打击,不少保皇军已经吓得腿软,但是撤退的命令还未下达,将士们只能强忍着恐惧站在原地,不少人呕吐起来,身边散落的人体零件让很多人的胃中一阵翻腾。
士兵们只听见阵后一阵声音发出,只见吴荣的炮兵旅中竖起了两架攻城用的云梯,每个梯子下方都站着数个膀大腰圆的炮兵,这些人保证了梯子不会倒下。两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如同灵活的猿猴一般窜上了云梯的顶端,摘下了背上的千里镜,观察敌阵。“瞭望哨就位!”两个士兵喊道。
吴荣一声令下,“一号炮位,发射!”
轰,四轮磨盘重炮在巨大的后坐力之下向后退去,一发炮弹高速出膛,同样越过了四镇兵的头顶,砸到了他们后面。郑根眼看着一个黑点由远而近,轰隆一声,黑点同样越过了安南军炮兵阵地,砸在了炮兵和中军之间的空地上,郑根冷笑一声,“不过如此。”
“殿下,进攻吧。”安德森在旁边提醒道。
郑祚点了点头,“按照既定方案,进攻!”
“杀!”数万大军发出一阵呐喊,大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郑祚也不傻,他知道对方善用火器,所以跟高衡一样,郑氏的炮兵摆在了四镇兵的后面,跟随四镇兵一起移动。
郑祚一声令下,中军不动,前锋先行,炮兵和左右两军跟进,他们前进的速度并不快,郑军小心翼翼接近保皇军。
高衡举起千里镜,密切注视敌军动向,一边提醒道:“告诉吴荣,千万别心急,等待敌军开火,锁定他们的炮兵阵地。”
在吴荣的炮兵旅当中,还有一个鲁滨逊带来的大杀器,或者说这东西其实算不上是新鲜玩意,只是在明末的炮兵当中已经失传了,那就是炮兵象限仪。实际上,早在数十年前,西洋的船队就已经装备了象限仪,象限仪原来是天文测量器具,但是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竟然想到了象限仪在炮兵测距中的作用。
比如英格兰的舰队炮兵,就将原本的炮兵瞄准变成了一个几何学应用题,只需要利用象限仪测定距离参数,对照射表,就可以调整方位、角度,实现精确瞄准。
这玩意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在明代已经有不少接触了西方的学者应用到了象限仪,比如孙元化的几本著作当中就已经提到了象限仪的妙用,并且记载了西方炮兵是怎么使用的。但是满清误我华夏几百年之后,反而是退化了,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明代就已经有记载的象限仪竟然没有炮兵会用,清军炮台的瞄准装置就是一块从上而下钻了三个孔的铁板,每个孔代表不同距离。
清代西学大师魏源得知后,经过研究,开始恢复象限仪瞄准技术,认为“自一十丈至百丈左右,皆有逐处加高补坠高低转移。如击七八十丈及百丈,制一象限仪,插入炮口,如上段所述方法加高一度,至五十丈高八尺七寸四分,至百丈高一丈七尺四寸八分,攻击甚准。”
高衡知道这玩意,毕竟特种兵的作战要求就是要熟练使用基本武器,后世我军的象限仪当然是比较先进的了,不过当鲁滨逊把英格兰的原始象限仪拿出来的时候,高衡还是一眼看穿了这玩意的用途,并且手把手教授了吴荣,加上自己对于后世象限仪的一些理解,兴华军的象限仪使用方法可比英军还要先进。
彼时的西洋军队,象限仪和火炮是分开的,但高衡在火炮后部加装了一个平板,将鲁滨逊的象限仪底座磨平,钉在了平板上,这样象限仪可以随着火炮射角的调节而移动,通过测定密位,便能知道射击的距离,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精准,但是放到明末这个时代,已经是跨越式发展的武器了。
吴荣的炮队之中有三门这样的测定炮,三门试射之后,所有火炮调节一致的俯仰角度,便能做到精准打击。
“进攻!火炮准备!”数万郑军杀气腾腾,朝着保皇军的方向攻击。保皇军刚才被黎维佑鼓舞起来的士气顿时泄去,他们虽然一路过来势如破竹,但是说实在话并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战斗,现在数万大军压迫过来,不少士兵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要不是制定了他们往后撤的作战计划,恐怕保皇军的士气已经崩溃了。
“炮兵,瞄准敌军,开火!”郑军的三百多门火炮除了城头的数十门城防炮之外,剩下两百多门都集中在城下的军队之中。负责指挥的炮兵大将是郑根,此刻他的命令下达,炮兵们立刻停下,调整火炮射击角度,两军相隔二三里,对方火炮已经能够得着保皇军了。
轰轰轰,郑军重炮抢先开火,他们集中了郑氏全军的精锐火炮,包括大将军炮和仿制的西洋火炮。大量的炮弹从四镇兵的身后抛射出来,飞过四镇兵的头顶,直接砸向了列阵的保皇军。
轰隆轰隆,实心炮弹砸在地面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当场犁出了数十条血胡同,在炮弹射击线路上的保皇军士兵纷纷被击倒,让人牙酸的骨断筋折的声音瞬间响起,伴随着的是飞上天空的残肢断臂,大量的士兵惨叫着翻滚在地,旁边就是他们的断肢,哀嚎声一片,浓重的血腥味充满了整个军阵的上空。
“哈哈,打中了!”郑根提起千里镜观察战果,虽然第一轮火炮只是概率射击,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各个角度的火炮总有打中的,眼见保皇军一片人仰马翻,郑根只觉得胜券在握。
“把梯子升起来!”保皇军这边,挨了一轮火炮打击,不少保皇军已经吓得腿软,但是撤退的命令还未下达,将士们只能强忍着恐惧站在原地,不少人呕吐起来,身边散落的人体零件让很多人的胃中一阵翻腾。
士兵们只听见阵后一阵声音发出,只见吴荣的炮兵旅中竖起了两架攻城用的云梯,每个梯子下方都站着数个膀大腰圆的炮兵,这些人保证了梯子不会倒下。两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如同灵活的猿猴一般窜上了云梯的顶端,摘下了背上的千里镜,观察敌阵。“瞭望哨就位!”两个士兵喊道。
吴荣一声令下,“一号炮位,发射!”
轰,四轮磨盘重炮在巨大的后坐力之下向后退去,一发炮弹高速出膛,同样越过了四镇兵的头顶,砸到了他们后面。郑根眼看着一个黑点由远而近,轰隆一声,黑点同样越过了安南军炮兵阵地,砸在了炮兵和中军之间的空地上,郑根冷笑一声,“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