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张少飞年纪大的那个人,是红冈村人,姓李,名卫明,他个头比一般人要矮一些,身板也瘦弱了一些。然而,他自从经张少飞一点拨后,便成了村中打柴最多的人。

    他每天挑到柴市上的木柴,比所有人都要多得多。那些五大三粗、膀大腰圆、力拔千钧的壮汉自然不服,更丢不起人。于是,他们暗暗与李卫明较上了劲。

    清早,天色尚未大亮,他们便抢先来到山中。中途,尽管他们累得浑身疲乏,快要散架了,也不敢稍稍懈怠。一天下来,他们砍的柴依然不如按部就班的李卫明多。

    他们想:李卫明的力气远不如他们大,砍柴花费的时间也不如他们长,使用的也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柴刀,并没有什么神奇、犀利的工具,之所以比他们砍的柴多,一定是他投机取巧,采伐的都是一些最暄软的干柴,而他们一般砍的是硬木柴,要更费力费时。

    但是,他们悄悄查验的结果恰恰相反。

    李卫明的柴捆里里外外都是上好的最坚硬的山紫,不像他们,外面一层硬杂木,里面裹着的都是半朽半烂的暄软木头。

    这样一来,顾客争着、抢着购买李卫明的干柴,也说明他采伐的木柴火更旺,更耐烧。

    村里那些打柴人百思不得其解。奇了怪了!难道李卫明有高人帮助不成?

    李卫明的高人就是张少飞——他使自己明白了心的妙用、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人。

    别人砍柴总是朝着一个地方用力砍,而李卫明则是绕着砍;别人总是千方百计躲开有节的地方落斧,而李卫明却专从有节的地方下手。树干没有节疤的地方木质较软,他们力气又大,所以每一刀都能深深砍进木头里;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砍柴刀老是被卡住,往往向外拔刀用的力气、功夫,比向下砍还多。

    有节之处虽然意味着木质坚硬,但越硬的地方越不卡砍柴刀,木质越脆,越容易砍断。

    真理,就是这样普通。

    因为过于普通,尽管李卫明反复说明,其他人就是不肯相信。人的思维,常常困顿于惯性的怪圈而不肯自拔。

    ……

    这天,张少飞不知不觉又来到了云雾山。

    在路上,他捡到了一枝梅枝。

    它大概被人遗弃很久了,叶子已经蔫了。

    张少飞特别喜爱梅花。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冬天,在树木凋零、花草干枯的苍茫山野里,他经常会嗅到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

    花香会将他拉到一株株寒风中凌霜怒放的梅花前。

    山间一枝梅,寂寂独自开。

    未通春消息,暗香袭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