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山林中央水潭之畔,张少飞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不禁停了下来。

    艳丽的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洒向天边,烘托着血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像喝醉了酒的诗人,投入到水潭之中,晃啊晃的把那一潭碧水染成了耀眼的鲜红,闪烁着、滚动着,不时向天外散发出红彤彤的霞光。

    他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放下那担柴,在明镜般的水潭边坐了下来,自然而然思索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时,发现那潭被夕阳染红的潭水变成了银白色。

    “不对呀?我感觉只坐了一会儿,潭水就变色了呢……”张少飞自言自语,一抬头,只见一轮明月已升上了天空。

    水中倒映的月亮,万里无云的天空……

    此情此景,张少飞触景生情,脑门洞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佛家极高境界的偈语,竟然从他的口中吟了出来。

    这是何等的境界!

    此时,之于张少飞来看,水是水,月是月,因了月光的照射,水中有了月,月在水中。但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象;月在水中,是水的反射。这有点是是非,非是是的感觉。

    正如金刚般若波罗密所言,千万人心中,千万尊佛。千万佛如同千江水月,万佛即是一佛。以心觅佛如水中捞月。心无所求,安如止水,心佛相应,此心是佛。

    佛经语:人人皆可做菩萨,菩提意为觉悟,萨意为有情,菩萨即先知先觉、施益众生的修行者。印象当中,佛教对入教的仪式并不十分苛求,所谓“心中有佛,见人即佛”,更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

    佛门信徒虽多,皈依佛门的原因和目的却不尽相同,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

    月,只有一个,可是因为水的不同而折射出千差万别的倒影。禅宗有很多精妙的小故事流传于世,禅宗所讲求的“顿悟”,正是佛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希求人性中佛性回归的最好体现。

    未开悟之人,一丝不苟地遵循佛门戒律,在遵循中得到心灵的平静;将开悟之人,自遵循的过程中渐渐领悟佛家的精义;顿悟之人,已然参透了佛家的真谛,超然物外,不再为规则所囿。

    “秦时明月汉时关”,毕竟只存在于诗人的幻想之中,沧海桑田,今日之月绝非上古时之月,明日之月也殆非今日之月。

    江里有水,天上有月,只要千江里有水,千江上便都有月;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佛性,千江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贵贱,是人便有佛性。

    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众生,只要他有心学佛,他便都有佛性,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它便都会有明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作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

    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佛性,在若有若无之间;世事,在虚实两界徘徊。如是,月也罢,水也罢,梦也罢,愁也罢,到了佛家那里,偈语曰:一切水印一月,一月印一切水。何等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