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管天下兵马的兵部省,负责监管该官厅的所有文书档案的兵部大丞……乍一看很唬人,其实也就是说着好听罢了。

    在幕府治下的日本谈论朝廷官位的具体职责和实际权力,属实是大可不必了。

    京都朝廷的天皇和公卿们的日常吃穿用度,都要靠幕府和诸藩的接济。

    军权、财权和治权,一个都没有。

    这样的朝廷,哪还有什么兵部?

    麾下没有一兵一卒,这个兵部又有劳什子的权力呢?

    简单来说,京都朝廷的这些官位基本就是荣誉头衔。

    某些官位是世袭罔替的。

    公卿们按照家格的高低,分别把持着各个重要官位。

    比如出任正一位太政大臣的人,必须得是五摄家(近卫氏、九条氏、鹰司氏、二条氏、一条氏)或者清华家(久我氏、三条氏、西园寺氏、德大寺氏、花山院氏、大炊御门氏、今出川氏、醍醐氏、广幡氏)的公卿。

    某些藩国大名也能获得世袭罔替的官位。

    比如会津藩藩主就世代授从五位上肥后守一职。

    在幕府的精心架空下,朝廷的官位既无实际的权力,也无具体的福利。

    除了使你的名头更加响亮之外,毫无用处。

    青登的这个“兵部大丞”纯属吊毛用都没有的虚衔。

    他上头的兵部卿、兵部大辅和兵部少辅全都空缺着,就等未来哪天有人立下大功了,将这些官位奖赏给人家。

    若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朝廷官位确实是百无一用。

    不过,假使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进行衡量的话,获授朝廷官位实乃莫大的殊荣。

    一来受尊攘运动的影响,京都朝廷的政治地位得到史诗级的加强,朝廷官位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大上升。

    二来则是在历史惯性的驱使下,人们对朝廷官位有一种特殊的“滤镜”。

    自平安时代以降,那些大人物在干大事——比如说篡权——之前,总要先获得京都朝廷的承认。

    最典型的例子,莫属战国时代末期的丰臣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