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艹,你还真喜欢!”郝强眉毛一挑,抬起脚,想飞他一脚,结果吴海机灵地远远躲开。

    “强子,尼妹的套我话。”

    “我没妹!我是你大爷!”

    两人一路嬉闹出校门,沿途遇到不少同样到校外用餐的学生。

    周一到周六,学校封闭管理,禁止学生出校门。

    下午放学后,只有本地学生能出校回家吃饭,但晚上仍需返回学校上晚自习并过夜。

    郝强想到此,就有点头疼了。

    学校食堂的饭菜,青菜是青黄不接,没有油水,跟水煮似的,也没洗干净,菜叶含沙是常事,难以下咽。

    而荤菜嘛,放佐料少,甚至腥臭难闻。

    更令人作呕的是,饭菜还常混有长头发,那些大妈难道不知道扎头发戴个帽子嘛,披头散发干活,想给学生加营养也不是这样搞啊。

    并不是郝强挑剔啊,主要是习惯后世的饮食了,有些生活习惯已经深入骨髓。

    两人很快来到校外的一家小饭店,老板看到食客过来,用白话热情迎客:

    “靓仔,食咩野?”

    郝强看了下标价2.5元,用本地客家话回道:“一碗老友粉,多加点生菜。”

    衡县县城人讲白话,县城外的人一般讲客家话或壮话,白话与粤语颇为相似,而客家话和白话差异较大。

    有意思的是,掌握白话、客家话或粤语等三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通常都能够听懂另一种语言,但不一定能够流利地说出。

    而壮话,完全与那三种语言不同,郝强也听不懂,只有老一辈的人会说。

    仅等两三分钟,一大碗热腾腾、香气扑鼻的老友粉煮好,郝强双手端过,找一处空座位坐下。

    老友粉是本地特色小吃,酸笋是灵魂。

    粉是米浆现磨蒸熟的,与北方俗称的“河粉”有些相似,但味道截然不同。

    吴海点了一份螺蛳粉,他说在学校里吃不到,还点了两杯豆浆,请郝强喝一杯。

    嗦粉的时候,两人聊一下五月中旬的三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