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器械的使用,女工们织出来的布料和纺出来的棉絮较之前增加了很多,皆堆积在缝制棉花的厂房里面,导致缝制棉衣的女工即使昼夜不停地劳作也应付不过来。

    李娴韵因此做出了调整,她从各个织布和纺绵的厂房里,各抽出十个女工缝制棉衣。

    如此一来,缝制的人增多了,缝制棉衣的厂房自然也要增加几个。

    李娴韵便将几个织布和纺绵厂房里的女工合并到相应的厂房中。

    这样便誊出了几个厂房,同时还空余出了不少器械。

    新的器械替换上去,旧的器械淘汰下来。

    这样的话,制衣坊需要替换的新器械就少了很多。

    李娴韵估计了一下数量,派人赶去合作的木匠行,让他们减少制作的量。

    同时与那些木匠行商量是否愿意低价购买制衣坊的旧器械,然后修整一下再提高一点价格卖出去。

    有同意的木匠行,这样旧的器械被卖掉,还赚了一些钱来。

    忙完前院的事情,李娴韵来到后院。

    之后的几天,李娴韵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

    她的努力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地神庙修葺完毕,农户们和乞丐们开始上工,工钱一天一结,大家都是喜滋滋的。

    燕州和附近州郡中存有棉花的散户想要通过棉花挣一笔钱,李娴韵让人放出风去,就说从附近州郡找到了大的棉花供应商铺。

    <divclass="contentadv">散户们害怕棉花砸在手里,所以当制衣坊提高了一点点价格,便将棉花给卖了。

    这样制造棉衣的棉花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生活变化最大的还是那些乞丐。

    他们有了床、桌案等家具,还有炊具,终于不用再过流浪的生活。

    李娴韵还从制衣坊库房里拿出一些过时的布料给他们,让他们做新衣服穿。

    大家都视李娴韵为他们的大恩人。

    但是这些乞丐中也有三五个没良心的人,正是李娴韵让巴特尔留意的那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