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像挑灯社这样的组织只是想要做个历史忠实的记录者,并没有打算参与到各种事件之中。旁观,才更可以清醒冷静。可是,当太多的事实摆到面前,真相一层一层地压下来,组织中的有些人开始无法忍受这种漠然的袖手旁观,看着悲剧发生,看着恶人当道,看着那些血泪呼喊就此沉默成几个单薄的字被封存,于是一群行动派自组织内部分化出来,他们往往处于组织的高层,有权限知道相当数量和保密级别的消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训练有素且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单独或者配合执行各种营救、偷袭、破坏、暗杀等等任务,行动派兴起之时,几乎是一夜之间,突然在全国各个地方都诞生了一股神秘的力量,他们没有派别、没有标志,行事干净利索不留痕迹,颇有无名侠客扫天下之不平的风骨。很快这股力量就被社会各方势力所关注,那些恶行昭彰的人也被吓得整日惶惶,担心哪天自己不明不白就当了人家的刀下鬼。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些侠者隶属挑灯社旗下。但是挑灯社里也有部分人并不赞成行动派的做法,他们出于组织安危、人员涉险等等诸多考虑还是认为过多参与时事不利于社团长久的稳定和发展。他们认为,乱世就如一场纷繁的棋局,而挑灯社就是个沉默的记录者,如实写下各方的每一步落子、每一个得失,然而,既是观棋,则应不语。
行动派与旁观派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谁都说服不了谁,但是因为行动派的行为相当谨慎,从未留过把柄给别人,而且深得民众拥戴,所以旁观派的说辞也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杞人忧天之嫌。
然而,只要你去做事,早早晚晚总会有问题出现,想要永远不出问题,那就只能什么都别做。那是行动派的一次针对较低规格的恶人的任务,某地某官的儿子仗着家里的权势强抢了一个村里的女孩,女孩受尽虐待,几天后被抬回家,到家当晚就死了。女孩父母想讨公道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后来,挑灯社的人从他们的渠道了解到情况,于是就派人帮这家人结果了那个恶少,未防恶人报复,他们还安排了女孩的父母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静了余生。事情到此都一切正常。可是,没人想到,恶少的父亲因为儿子的死几近疯狂,他找不到抵命的人,于是迁怒了女孩所在的整个村子。只半个晚上,全村上下近百口,上至老人下至婴儿,全部惨遭屠杀。冤冤相报到这个地步已经让人唏嘘,可是这还没有完,那个绝望的父亲在屠村之后的当晚,在自己妻妾家人、佣人以及手下人吃的东西里都下了剧毒,结果等到天亮,几个幸存下来的看门的回去交班时才发现,一院死寂,遍地尸体。
这件事也成为挑灯社里旁观派指责行动派的重要依据,他们的插手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莫测,杀戮带来更多的杀戮,为树正义埋葬掉更多的无辜。而此后,社里对行动派的活动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行动派本身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动的方式,不错,他们确实曾经救下过很多好人,惩罚过很多坏人,用自己的力量暗中阻止或者引导了某些事件的发生。可是,这些事情过后,到底是真的终了,还是余波未息,是从此一劳永逸,还是在很快或者很久的将来酿成更大的巨浪砸回来……没人敢保证。什么都不做,才不会犯错。然而,真是这样吗?放任,本身也是一种作为。
那时的计平常还年轻,他是挑灯社行动派的骨干。经过了那次事情,他和整个行动派都暂缓了各项事务。人都需要一个信念来支撑自己,那就是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而一旦这个信念出现了动摇,所有的努力都回变成尴尬和讽刺。有时候,明明白白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的。那个时候的计平常很茫然,这到底是他们行事的方式有待改进?还是他们根本就该袖手旁观不去参与任何事,单单只冷眼看命运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对了,那个时候的计平常也不叫计平常,他叫计千方。
平常是他的法号,出家之后得来的,跟平念一样都是平字辈。他出家也逼于无奈,就在行动派整体沉寂的那段时间,挑灯社出了另外一件大事。
挑灯社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其中多数都是正常合法经营,他们表面上与社团无干,暗地里都在默默支持社团的运营。所以,这是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但是,一旦一个组织足够大了之后,就一定不会再是铁板一块,总会有个别分子混迹其中。有些人开始利用自己手头掌握的消息谋利,买卖、贿赂、甚至敲诈,因为本身这种交易的双方都会严格保密,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被发觉,直到有一天,有人惹了惹不起的势力,挑灯社被多方打压损失惨重之后,他们才发现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清理门户是小事,重要的是如何摆平他们闯的祸,后来打听到锁岚县无漏寺里有重要的东西,这东西在一段时间内还能让对方势力投鼠忌器,为了完好地拿到这样东西,计千方就跑到锁岚山上变成了计平常。
虽然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诵经参禅打坐静思多了,作为和尚的计平常在所有图谋之外,也多少受到了影响。他试图在佛理中为处世之有为或无为找到依据,然而,心底的声音总是不屑于佛家淡泊出世的姿态,后来他发现,所有的矛盾根本在于,他不信。他不信每□□拜的神佛和挂嘴边的因果。不信,却又不想反驳,因为谁都希望世间真的存在一种大道真理,支配着万物按规律运转,这种真理可以被认知,有逻辑而非随机,并能导致最终的公平。想要信,却最终不信,这种纠结的心情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离开寺院,直到他捡到前无。后来他把前无养大了,把自己的功夫连同满脑子想不透的问题都交给了可怜的徒弟。严格地讲,前无不算是挑灯社的成员。他不参与组织的事务也不能直接获得组织收集的信息,只是因为与计平常个人之间的师徒关系而与挑灯社的人有所牵扯。这种结果自然是计平常刻意为之,他明白身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中,个人的选择往往要遵从组织的意愿,行事受到诸多掣肘,有了前无这样一个自由的人,做什么都方便很多。
让计平常高兴和担忧的是,他自己的纠结并没有变成前无的。前无从小被师父荼毒到大,他师父丢给他那些艰深的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想得太多,反而会在各种自相矛盾中最终混乱。于是,前无练就了一种决绝的简单,事情摆在面前,他觉得可以做就去做,到底结果怎样,他不在意。他相信他的决定和成败都是冥冥中的安排,而这种安排没人可以猜得到,如果被预见到了,那么这种“被预见”也不过是另一个安排……计平常觉得这个想法并不好,因为稍有偏颇,它就从一个直面人生、潇洒豁达的有为态度变成一个无视是非、恣意胡为的上好借口。他给过前无选择,前无可以拒绝执行那些杀戮,只是他徒弟比他要干脆果断。计平常跟前无说过,也许今天你做的事情在过后看来并不是最正确的,或者引起了很不好的后果,到时候你可能要承担这个后果,也许这个后果严重到你承担不了。前无问,今天不做这件事就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吗?计平常说,那也未必,但是,那个责任就不在你了。前无点点头,所以说什么都不做,不是因为这样能让事情变得好起来,而是怕承担后果。
目光再长远又能看多远?未来瞬息万变,这是眼下我们能做的最好选择。
前无后来跟计平常说,他觉得后果这个东西,没有承担不了这回事。
很多时候,越是简单,越是坚定。
计平常听着前无的论调,看着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徒弟,唏嘘不已,连自己都觉得心里顺畅了很多。随着前无越来越多接触到挑灯社的人和事务,他慢慢也了解了很多组织相关的情况。只是唯独对锁岚山上寺庙里的那件关系到挑灯社生死存亡的东西,计平常一直讳言。前无曾问过计平常,那件东西最终拿到了吗?计平常的回答是,“拿到一半。”再问其他的,师父也就不肯多说了。前无揶揄师父:“原来您留在锁岚山是为了另一半东西,我还以为您是放不下那个无辜眼盲的平念师叔。”计平常瞥了他一眼,淡淡回道,“你这么以为,也不是不行。”
行动派与旁观派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谁都说服不了谁,但是因为行动派的行为相当谨慎,从未留过把柄给别人,而且深得民众拥戴,所以旁观派的说辞也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杞人忧天之嫌。
然而,只要你去做事,早早晚晚总会有问题出现,想要永远不出问题,那就只能什么都别做。那是行动派的一次针对较低规格的恶人的任务,某地某官的儿子仗着家里的权势强抢了一个村里的女孩,女孩受尽虐待,几天后被抬回家,到家当晚就死了。女孩父母想讨公道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后来,挑灯社的人从他们的渠道了解到情况,于是就派人帮这家人结果了那个恶少,未防恶人报复,他们还安排了女孩的父母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静了余生。事情到此都一切正常。可是,没人想到,恶少的父亲因为儿子的死几近疯狂,他找不到抵命的人,于是迁怒了女孩所在的整个村子。只半个晚上,全村上下近百口,上至老人下至婴儿,全部惨遭屠杀。冤冤相报到这个地步已经让人唏嘘,可是这还没有完,那个绝望的父亲在屠村之后的当晚,在自己妻妾家人、佣人以及手下人吃的东西里都下了剧毒,结果等到天亮,几个幸存下来的看门的回去交班时才发现,一院死寂,遍地尸体。
这件事也成为挑灯社里旁观派指责行动派的重要依据,他们的插手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莫测,杀戮带来更多的杀戮,为树正义埋葬掉更多的无辜。而此后,社里对行动派的活动就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行动派本身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动的方式,不错,他们确实曾经救下过很多好人,惩罚过很多坏人,用自己的力量暗中阻止或者引导了某些事件的发生。可是,这些事情过后,到底是真的终了,还是余波未息,是从此一劳永逸,还是在很快或者很久的将来酿成更大的巨浪砸回来……没人敢保证。什么都不做,才不会犯错。然而,真是这样吗?放任,本身也是一种作为。
那时的计平常还年轻,他是挑灯社行动派的骨干。经过了那次事情,他和整个行动派都暂缓了各项事务。人都需要一个信念来支撑自己,那就是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而一旦这个信念出现了动摇,所有的努力都回变成尴尬和讽刺。有时候,明明白白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对的。那个时候的计平常很茫然,这到底是他们行事的方式有待改进?还是他们根本就该袖手旁观不去参与任何事,单单只冷眼看命运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对了,那个时候的计平常也不叫计平常,他叫计千方。
平常是他的法号,出家之后得来的,跟平念一样都是平字辈。他出家也逼于无奈,就在行动派整体沉寂的那段时间,挑灯社出了另外一件大事。
挑灯社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其中多数都是正常合法经营,他们表面上与社团无干,暗地里都在默默支持社团的运营。所以,这是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但是,一旦一个组织足够大了之后,就一定不会再是铁板一块,总会有个别分子混迹其中。有些人开始利用自己手头掌握的消息谋利,买卖、贿赂、甚至敲诈,因为本身这种交易的双方都会严格保密,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被发觉,直到有一天,有人惹了惹不起的势力,挑灯社被多方打压损失惨重之后,他们才发现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清理门户是小事,重要的是如何摆平他们闯的祸,后来打听到锁岚县无漏寺里有重要的东西,这东西在一段时间内还能让对方势力投鼠忌器,为了完好地拿到这样东西,计千方就跑到锁岚山上变成了计平常。
虽然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诵经参禅打坐静思多了,作为和尚的计平常在所有图谋之外,也多少受到了影响。他试图在佛理中为处世之有为或无为找到依据,然而,心底的声音总是不屑于佛家淡泊出世的姿态,后来他发现,所有的矛盾根本在于,他不信。他不信每□□拜的神佛和挂嘴边的因果。不信,却又不想反驳,因为谁都希望世间真的存在一种大道真理,支配着万物按规律运转,这种真理可以被认知,有逻辑而非随机,并能导致最终的公平。想要信,却最终不信,这种纠结的心情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离开寺院,直到他捡到前无。后来他把前无养大了,把自己的功夫连同满脑子想不透的问题都交给了可怜的徒弟。严格地讲,前无不算是挑灯社的成员。他不参与组织的事务也不能直接获得组织收集的信息,只是因为与计平常个人之间的师徒关系而与挑灯社的人有所牵扯。这种结果自然是计平常刻意为之,他明白身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中,个人的选择往往要遵从组织的意愿,行事受到诸多掣肘,有了前无这样一个自由的人,做什么都方便很多。
让计平常高兴和担忧的是,他自己的纠结并没有变成前无的。前无从小被师父荼毒到大,他师父丢给他那些艰深的问题,从来都没有答案,想得太多,反而会在各种自相矛盾中最终混乱。于是,前无练就了一种决绝的简单,事情摆在面前,他觉得可以做就去做,到底结果怎样,他不在意。他相信他的决定和成败都是冥冥中的安排,而这种安排没人可以猜得到,如果被预见到了,那么这种“被预见”也不过是另一个安排……计平常觉得这个想法并不好,因为稍有偏颇,它就从一个直面人生、潇洒豁达的有为态度变成一个无视是非、恣意胡为的上好借口。他给过前无选择,前无可以拒绝执行那些杀戮,只是他徒弟比他要干脆果断。计平常跟前无说过,也许今天你做的事情在过后看来并不是最正确的,或者引起了很不好的后果,到时候你可能要承担这个后果,也许这个后果严重到你承担不了。前无问,今天不做这件事就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吗?计平常说,那也未必,但是,那个责任就不在你了。前无点点头,所以说什么都不做,不是因为这样能让事情变得好起来,而是怕承担后果。
目光再长远又能看多远?未来瞬息万变,这是眼下我们能做的最好选择。
前无后来跟计平常说,他觉得后果这个东西,没有承担不了这回事。
很多时候,越是简单,越是坚定。
计平常听着前无的论调,看着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徒弟,唏嘘不已,连自己都觉得心里顺畅了很多。随着前无越来越多接触到挑灯社的人和事务,他慢慢也了解了很多组织相关的情况。只是唯独对锁岚山上寺庙里的那件关系到挑灯社生死存亡的东西,计平常一直讳言。前无曾问过计平常,那件东西最终拿到了吗?计平常的回答是,“拿到一半。”再问其他的,师父也就不肯多说了。前无揶揄师父:“原来您留在锁岚山是为了另一半东西,我还以为您是放不下那个无辜眼盲的平念师叔。”计平常瞥了他一眼,淡淡回道,“你这么以为,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