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巷。

    高梧三丈,修竹百竿,绿云如盖,暑气不到。

    墙角尚有大牡丹,花出在墙,岁满千朵,积有三尺香雪,沁人心腑。

    陈岩坐在竹榻上,嗅着香气,神情恭敬。

    “陈岩啊,”

    崔学政坐在对面,标准的士大夫打扮,宽袖长衣,雍容有度,告诫道,“诗词最显文气,不过朝廷取士,文章更重要,你不能懈怠。”

    “是,”

    陈岩点头答应,连忙取出早准备好的文章,递上去道,“学生今日写了一篇时文,还请座师指点。”

    “嗯,”

    崔学政接过来,入目就是遒劲有力的字体,看得很是舒服,然后从头开始阅读,文理精粹,用词得当,尤其是文章中对于圣贤之意有一种新的提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不错,可以参加下一次的乡试了,中个举人绰绰有余。”

    崔学政先是夸奖了几句,然后一字一句地开始分析,指出文字和结构的不合理的瑕疵。

    “嗯。”

    陈岩听得很认真,虽然他在上一世饱读诗书,但尚未融会贯通,现在有崔学政这样从科道考试中杀出能中殿试一甲的人物指点,实在是获益甚多。

    不少地方,崔学政一句话就让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总体来讲,还是很不错的。”

    崔学政讲完之后,笑容满面,显然对陈岩的悟性和才华很满意。

    “多谢座师指导,”

    陈岩恭敬行礼,语气诚恳。

    本来他来紫衣巷主要是拜访崔学政,多加走动,拉近关系之用,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崔学政对自己的学业这么上心,这样认真的指导,就是一般的崔家子弟都不一定能够有这样的待遇。

    不管怎么讲,以后他都要走科举之路,借着王朝正统的力量修道,而文章诗词是敲门砖,崔学政的教导让他底气强了不少。

    人心有杆秤,自然会分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