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开完座谈会,乌佛都会对谈话录音进行整理汇编成册。政治部就根据这种材料进行检讨,努力分析和掌握与会者的思想状态,写出评估和具体的对策来。这份材料也送交政治保卫总署,作为进行个人政治鉴定的基本材料。
个人政治鉴定是在政治保卫总署成立不久之后开始搞的。在冉耀、文徳嗣、慕敏、邬徳还有情报委员会的神秘胖子的主持下,很快搞出了一整套的评分方法、标准和等级。
根据这个体系。政治鉴定分为五个档次,用罗马数字1到5来进行标记。1是完全可,2是可,3可控制使用,4是不可,可利用,进一步观察,5是完全不可。每个档次又有ab三种不同的档次进行细分。穿越者自身的政治鉴定是从2起评;移民则根据他的年龄、职业、经历和鉴定官员的直观印象进行计分,最后得出鉴定结果。
文盲可以加分,只是识字不加减分。有任何形式的官府的学历的,哪怕是童生就要减分,书读得越多,在评定的时候得分越低。到秀才这一级,如果没有遭遇过被官府迫害之类的事情,基本上就是3级起评。对穿越集团来说,他们需要传统知识分子的帮助,但是传统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面和穿越集团未必合拍,所以才闹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评分标准来。
有犯罪记录的,不管是偷盗、杀人还是抗租,一律会扣分。杀死过官府人员的,不论情节一律扣分――反抗过一次就会反抗第二次,今天反抗大明,明天就会反抗穿越集团。
象海盗头目这类来主动投奔的,起评比被俘的海盗要高,起评是从4开始的。再根据这90天的况进行考核,90天之后再进行二次鉴定。6个月之后进行第三次鉴定。
因为移民数量越来越多,个个过关的话未免要把政保总署的机构扩大十倍。于是又规定,一般移民只在到临高之后90天进行一次鉴定,以后如果不是参军、招工和提干,就不再进行政治鉴定。
政保总署开始逐步为其统治下的每个土著建立全套档案,第一批建立档案的是已经加入体系的土著,包括获得职工身份的人、拖产或者不拖产的基层行政干部、陆海军官兵。国民学校的学生。然后再逐渐扩大的各个公社的社员。
“长远规划是人人有档案,”乌佛在内务委员会的一次例会上提出一个长达20年的内保体制建设规划:“户籍制度、档案体系、群防群治,是我们建立一个可的国度的根本保证!穿越者必须也能够采用各种手段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彻底的监控!”
这套理论很合与会者的胃口,但是政治保卫总署搞得穿越者个人档案中的秘密鉴定,执委会的态度还很暧昧,处于对此不承认不否认的状态。文徳嗣也好,马千瞩也好,其他一些执委也好,从来不调阅相关资料,也绝口不谈在政保总署里有这么一套玩意。在这些未来的政治家还没有确认自己可以把持最高权力的时候,这玩意一旦泄l出去将会给自己的政治前途带来什么风险大家都很清楚。
马千瞩过这次会议的纪要之后只是简单的在圈阅名单上打了个勾,没有做任何批示。但是从这天起,他的桌子上又开始出现了神秘的草图和涂满的计算纸,还从大图书馆里调阅了许多早期机械式计算机的书籍。接着,工能委里几个学过机械、电子,又在米国待过的人就接到了额外的任务:主持翻译ib制造的早期机械式资料管理系统的书籍――ib在三十年代就为美国大企业的人事部门、联邦调查局和德国设计制造过半自动化的卡片式资料储存和检索系统。其中为纳粹设计制造的集中营囚犯自动卡片管理系统还使ib在战后惹来过一场官司。
根据政保总署的初步鉴定,胡胖子在所有投奔者中的起评最高,为4a,这自然是因为他不仅放弃了船只和部众,连继续出海的都拒绝了。其次是施十四等交出全部船只的人,为4b,至于还要保留船只的,就是4了。头目们还不知道在嘘寒问暖的背后自己已经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他们的工资怎么发,按什么标准。”严茗请示邬徳来了。
“你问的是个大问题了。”邬徳笑道,“督公前几天还在说以前开会的时候一群小资矫情,没把这事定下来,现在出空白了。”
“他那个24级的行政级别什么的?又在会上拿出来了?”
“对,不过现在这套体系争议很大,估计要给枪毙了重新制订。”
行政级别和待遇问题的确是目前继续解决的问题--随着他们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大,土著公职人员不断增加,特别是军队里的土著军官也在增加。不解决待遇问题,也很难让人安心工作。
“比照工人的待遇标准不行吗?”
“当然,现在的方案就是比照工人等级标准的。”邬徳说,“但是这个比工人的等级标准难多了,技术水平是硬杠子。这个缺少评定标准。为了这事吵得一塌糊涂呢。”
除了评定标注之外,争论的中心点是,到底是待遇跟着职务走,还是级别归级别,职务归职务?在执委会的各级干部里,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待遇跟着职务走,去职就无待遇;另一派则认为这样会造成许多因为各种因素不能晋升长期处于基层的公职人员失去上进心--如果有独立的行政级别的话,起码可以采用“低职、底衔、高行政级”的方式进行补偿。正如很多机关里有所谓副处级科员之类的名目。
后者遭遇到的反对声音很大:大家在另一个时空里都见识到了这种行政级别和职务两条线并行所造成的机构中冗员冗官泛滥的结果。
“我也反对这种终身制的行政级别,到时候闹一副厅级厨子,想着就觉得奇怪。”严茗对行政级别待遇制也不感冒。
个人政治鉴定是在政治保卫总署成立不久之后开始搞的。在冉耀、文徳嗣、慕敏、邬徳还有情报委员会的神秘胖子的主持下,很快搞出了一整套的评分方法、标准和等级。
根据这个体系。政治鉴定分为五个档次,用罗马数字1到5来进行标记。1是完全可,2是可,3可控制使用,4是不可,可利用,进一步观察,5是完全不可。每个档次又有ab三种不同的档次进行细分。穿越者自身的政治鉴定是从2起评;移民则根据他的年龄、职业、经历和鉴定官员的直观印象进行计分,最后得出鉴定结果。
文盲可以加分,只是识字不加减分。有任何形式的官府的学历的,哪怕是童生就要减分,书读得越多,在评定的时候得分越低。到秀才这一级,如果没有遭遇过被官府迫害之类的事情,基本上就是3级起评。对穿越集团来说,他们需要传统知识分子的帮助,但是传统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面和穿越集团未必合拍,所以才闹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评分标准来。
有犯罪记录的,不管是偷盗、杀人还是抗租,一律会扣分。杀死过官府人员的,不论情节一律扣分――反抗过一次就会反抗第二次,今天反抗大明,明天就会反抗穿越集团。
象海盗头目这类来主动投奔的,起评比被俘的海盗要高,起评是从4开始的。再根据这90天的况进行考核,90天之后再进行二次鉴定。6个月之后进行第三次鉴定。
因为移民数量越来越多,个个过关的话未免要把政保总署的机构扩大十倍。于是又规定,一般移民只在到临高之后90天进行一次鉴定,以后如果不是参军、招工和提干,就不再进行政治鉴定。
政保总署开始逐步为其统治下的每个土著建立全套档案,第一批建立档案的是已经加入体系的土著,包括获得职工身份的人、拖产或者不拖产的基层行政干部、陆海军官兵。国民学校的学生。然后再逐渐扩大的各个公社的社员。
“长远规划是人人有档案,”乌佛在内务委员会的一次例会上提出一个长达20年的内保体制建设规划:“户籍制度、档案体系、群防群治,是我们建立一个可的国度的根本保证!穿越者必须也能够采用各种手段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彻底的监控!”
这套理论很合与会者的胃口,但是政治保卫总署搞得穿越者个人档案中的秘密鉴定,执委会的态度还很暧昧,处于对此不承认不否认的状态。文徳嗣也好,马千瞩也好,其他一些执委也好,从来不调阅相关资料,也绝口不谈在政保总署里有这么一套玩意。在这些未来的政治家还没有确认自己可以把持最高权力的时候,这玩意一旦泄l出去将会给自己的政治前途带来什么风险大家都很清楚。
马千瞩过这次会议的纪要之后只是简单的在圈阅名单上打了个勾,没有做任何批示。但是从这天起,他的桌子上又开始出现了神秘的草图和涂满的计算纸,还从大图书馆里调阅了许多早期机械式计算机的书籍。接着,工能委里几个学过机械、电子,又在米国待过的人就接到了额外的任务:主持翻译ib制造的早期机械式资料管理系统的书籍――ib在三十年代就为美国大企业的人事部门、联邦调查局和德国设计制造过半自动化的卡片式资料储存和检索系统。其中为纳粹设计制造的集中营囚犯自动卡片管理系统还使ib在战后惹来过一场官司。
根据政保总署的初步鉴定,胡胖子在所有投奔者中的起评最高,为4a,这自然是因为他不仅放弃了船只和部众,连继续出海的都拒绝了。其次是施十四等交出全部船只的人,为4b,至于还要保留船只的,就是4了。头目们还不知道在嘘寒问暖的背后自己已经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他们的工资怎么发,按什么标准。”严茗请示邬徳来了。
“你问的是个大问题了。”邬徳笑道,“督公前几天还在说以前开会的时候一群小资矫情,没把这事定下来,现在出空白了。”
“他那个24级的行政级别什么的?又在会上拿出来了?”
“对,不过现在这套体系争议很大,估计要给枪毙了重新制订。”
行政级别和待遇问题的确是目前继续解决的问题--随着他们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大,土著公职人员不断增加,特别是军队里的土著军官也在增加。不解决待遇问题,也很难让人安心工作。
“比照工人的待遇标准不行吗?”
“当然,现在的方案就是比照工人等级标准的。”邬徳说,“但是这个比工人的等级标准难多了,技术水平是硬杠子。这个缺少评定标准。为了这事吵得一塌糊涂呢。”
除了评定标注之外,争论的中心点是,到底是待遇跟着职务走,还是级别归级别,职务归职务?在执委会的各级干部里,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待遇跟着职务走,去职就无待遇;另一派则认为这样会造成许多因为各种因素不能晋升长期处于基层的公职人员失去上进心--如果有独立的行政级别的话,起码可以采用“低职、底衔、高行政级”的方式进行补偿。正如很多机关里有所谓副处级科员之类的名目。
后者遭遇到的反对声音很大:大家在另一个时空里都见识到了这种行政级别和职务两条线并行所造成的机构中冗员冗官泛滥的结果。
“我也反对这种终身制的行政级别,到时候闹一副厅级厨子,想着就觉得奇怪。”严茗对行政级别待遇制也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