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双芯联动技术(1/4)
在争议当中,星云科技再一次加大了研发投入,补充了科研人员后,长庚4的进度再次加快了不少。
星云研发部的长庚项目组在星体架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愣是通过不停增加核心把长庚4稳住了。
十核设计让刘大郎忍不住想起联发科史上著名的翻车事件:一核有难、九核围观,闹了个大笑话。
长庚4也是十核,不仅是十3核,还是20纳米制程工艺,从理论上看要比联发科芯片更容易翻车。
联发科HelioX20用的也是20纳米制程工艺,且三丛十核的架构,将任务按照轻重等级进行了划分。
星体架构同样是按照任务轻重等级进行划分的,而且还是三维立体结构,刘大郎还真没什么信心。
理论上来说,三从十核架构是好架构,星体架构也是好架构,按照任务轻重等级划分也没有问题。
可理论终究是理论,不实践一下,根本不知道芯片是不是好芯片,连芯片制造厂商都说不准。
刘大郎也算是体验了把芯片研发的辛苦,在长庚4额流片过程中,每一项测试的等待都异常难熬。
在功耗测试环节,长庚4的芯片功耗直接爆表,不得已,长庚项目组只好又推倒之前的设计重新来。
说来也奇怪,历史上翻车的芯片,大部分都折在了20纳米制程上,难不成20纳米制程真有问题?
长庚项目组偏偏不信邪,又把长庚4的核心加到了十二个,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十二核居然成功了!
刘大郎:???
长庚项目组:???
这是什么情况?刘大郎忽然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之前长庚项目组跟他说没吃透星体架构不敢研发。
NIL技术也忒奇怪了,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NIL技术并不适合用于研发,适合直接把图纸用来复制。
从NIL的名字:纳米压印技术就知道,这是种实现了高端芯片生产之后的量产手段,会更节约成本。
所以最好的用法是,把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厂商现有的图纸,拿过来直接进行改进后量产。
可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三星、英特尔等厂商,凭什么把他们的这些芯片图纸提供给星云科技?
就算能节省成本又怎么样?人家能自己生产,为什么要交给星云科技代工?就为了节约成本吗?
说不定还真可以!
财帛动人心,如果星云科技代工能让他们节约一笔可观的成本,他们说不定真的会放弃现有模式。
星云研发部的长庚项目组在星体架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愣是通过不停增加核心把长庚4稳住了。
十核设计让刘大郎忍不住想起联发科史上著名的翻车事件:一核有难、九核围观,闹了个大笑话。
长庚4也是十核,不仅是十3核,还是20纳米制程工艺,从理论上看要比联发科芯片更容易翻车。
联发科HelioX20用的也是20纳米制程工艺,且三丛十核的架构,将任务按照轻重等级进行了划分。
星体架构同样是按照任务轻重等级进行划分的,而且还是三维立体结构,刘大郎还真没什么信心。
理论上来说,三从十核架构是好架构,星体架构也是好架构,按照任务轻重等级划分也没有问题。
可理论终究是理论,不实践一下,根本不知道芯片是不是好芯片,连芯片制造厂商都说不准。
刘大郎也算是体验了把芯片研发的辛苦,在长庚4额流片过程中,每一项测试的等待都异常难熬。
在功耗测试环节,长庚4的芯片功耗直接爆表,不得已,长庚项目组只好又推倒之前的设计重新来。
说来也奇怪,历史上翻车的芯片,大部分都折在了20纳米制程上,难不成20纳米制程真有问题?
长庚项目组偏偏不信邪,又把长庚4的核心加到了十二个,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十二核居然成功了!
刘大郎:???
长庚项目组:???
这是什么情况?刘大郎忽然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之前长庚项目组跟他说没吃透星体架构不敢研发。
NIL技术也忒奇怪了,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NIL技术并不适合用于研发,适合直接把图纸用来复制。
从NIL的名字:纳米压印技术就知道,这是种实现了高端芯片生产之后的量产手段,会更节约成本。
所以最好的用法是,把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厂商现有的图纸,拿过来直接进行改进后量产。
可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三星、英特尔等厂商,凭什么把他们的这些芯片图纸提供给星云科技?
就算能节省成本又怎么样?人家能自己生产,为什么要交给星云科技代工?就为了节约成本吗?
说不定还真可以!
财帛动人心,如果星云科技代工能让他们节约一笔可观的成本,他们说不定真的会放弃现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