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酆都传》又载:“度朔山有大桃树,日夜吸收天地之精华,渐育灵识。加之目睹世间八苦五难,灵识逐增。忽一日顿悟,得道升仙,化为人形。酆都北阴大帝语之曰:“汝初为天地间灵气所育,然凭世间可怜可悲之人血泪浇灌,终悟大道。汝今既已成仙,需助久在冥司徘徊、迟迟不肯离去之辈化解其心中不忿,辅其再入轮回,已报其血泪灌育之恩,全六界因果循环之理。””桃夭道:“此吾之本份,吾必鞠躬尽瘁,不负大帝之托,不忘血泪之恩,以全忠义之理。”
既日起,朔度山大桃木自名桃夭,在酆都黄泉路旁一竹舍暂居。桃夭有一旧制,化解一凶灵怨魄之戾气,则栽一桃树苗。世间桃花大多粉红,甚少为绯红。然此处桃华年年岁岁立于地下幽都,生于黄泉之土,汲取忘川之水,本异于寻常桃花。又因其幼苗之初乃用凶魂怨魄之爱憎培育。其自破土之日便与人世七情相连,与世间六欲纠缠。故自其生便是艳艳烈红,宛若滚滚红尘。经年累月,量如星河之幼苗长成灼灼桃华林,美不胜收,宛若苍穹之朝霞,明艳不可方物。又如暗夜之火炬,烈烈其华。微风轻拂,风过林梢,遍野花瓣随风动,如漾漾红浪翻腾,又似滚滚烈焰肆虐。待至群英陨落,漫天阳春自在舞,辽阔翠地披红装,正所谓堕空花片纷红雨,遍地绿草披赤裳。此地落英另一特殊之处为,肃杀冷秋乃朝盛夕落。飞红时节,朝朝开,而又夕夕败。彼时置身其间,仿若脚踏朱毯,身着丹纱,手捧绛红,其妙无穷兮,其乐无尽矣。至于穷阴时节,无边桃红裹素裳。遥观疑是雪,近闻暗香涌,方知武陵色。
一日,一糊涂阴差因前日醉酒,误勾乌泽县陶康之魂。直至崔判官查看生死簿,阴差猝知勾错生魂。生魂入地狱,本应当拘。崔判官仁厚,谅陶康之苦。赦鬼差玩忽职守之罪,命其速送陶康生魂还阳。鬼差领陶康生魂至黄泉路,嘱其直走十里,便可出鬼门,重回阳世。说罢匆匆离去,急勾命绝人之魄,以纠其错。
陶康往前行十余里左右,忽逢如火如霞之灼灼桃林,艳艳桃华,烈烈红雨,馥郁芳香。于暗无天日、幽森寂辽之酆都鬼司,此处实乃鬼界仙境、冥司桃源。陶康深溺于芳菲美景,竟忘阴差之吩咐,拐上羊肠小道,深入桃林,欲穷其状。步入桃林,陶康始觉林中桃树宛若夜悬之星,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大者竟达数十壮汉合抱之粗,直如天柱且高耸入云,举目仰望不见其端。然小者不足一尺哉,似风来即倒邪。陶康甚感怪哉,缘何一林中桃树相差巨甚兮。
陶康复前行,前行约五里,蓦闻潺潺流水声,如玉石怦然相撞,清脆琮琤。原是淙淙流泉缓泄而出,清泉源头有一小山,山体苍翠,山上遍种奇株异草、仙芝灵参,远观恍有腾腾仙雾乎,近看恰有熠熠灵光哉。山旁有一竹舍,舍分两层。舍角有一银铃,做工精妙,山川大海、生灵万物皆刻于方寸之间,惟妙惟肖,虽无鬼斧神工之美,亦有巧夺天工之妙。银铃下又垂四小银铃,用穗子悬于房檐下。悉视之,小舍四角皆有一银铃,东南西北四角各用青赤白黑穗子悬于房檐,以示地有四极气从八方。竹舍前有一桂匾,匾上书离殇居,居名哀切悲沉,与清雅竹舍异常不符,使人颇感怪异哉。然此处既有如血雾之浩浩桃华,便无甚怪异。九洲奇闻异事莫过于此。
陶康正因步行过长,甚感疲累。遂欲探小舍有人否,以望主家允己小憩。不料方踏一步,虽无风而铃自响。铿然做响,不似风铃清脆之声,倒如隆隆雷声,直击耳膜,宛若万钧之势扑面而来,使人心悸不已。又仿佛万千军马疾驰而过,声势浩然。还如亿万冤鬼同泣,肝肠寸断悲痛欲绝。此豁豁铃声扰人心智,害人心神恍惚,令人浑浑噩噩,闻者不禁心生敬畏之感,不由思省为人一世可曾伤天害理,是否问心无愧。
溘有一阵清风来,风中含着淡淡檀香,沁人心脾。不觉间使人忘却蛛网般千缠万绕的世间苦闷,平和淡然,回归孩提之纯真。陶康正忘神间,已随和煦惠风飘入内阁。待其惺惺转醒,只见自己已至阁中。阁中有一大厅,厅左右各有一厢房。此厅虽辽阔却无别他物,空空荡荡似无人烟。
陶康正疑惑间,有步履之声从东厢房传出。不过须臾,便有一女子身着白色素衣,身披白纱,腰间绣一桃花枝,额间缀有阳春印,三千青丝仅一红雨簪松松束起。陶康欲见其芳颜,但见眼前薄雾冥冥,不见其容。但听那女子开口道:“不知贵客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其声清澈悠扬,仿若空谷幽兰,如梦似幻。又如山间泠泠清泉,沉稳清雅,有心旷神怡之效,让人倍感岁月静好。
女子言罢,陶康连连做揖告罪,道:“不知姑娘在此,擅自叨扰,还望海量,恕小生不请自来之过!”女子淡笑道:“无谓叨扰,此处本迎世间不平人之所。可先生地阁圆润丰满如桃,额头宽阔且耳高于眉,乃富贵长寿健康福乐之相,缘何至此凶灵怨魄聚集之地?”陶康倏地一惊,见这女子仙气飘飘恍如琼瑶仙姝,不料却是身带煞气之邪物。
那女子却一眼看出陶康心中所想,缓缓说道:“先生不必惊慌,吾非妖邪,乃山中桃树所化,奉酆都帝尊之诏在此任职。”陶康心下大骇,此女子固山中草木所化,可聪慧机敏过人,无半分草木之愚。陶康乃钟鸣鼎食世家之子,因受家中长辈重视,自幼受宫廷帝师教导,早已喜怒不形于色。纵是心中万千思绪也不显分亳于外。然此女子轻易望穿陶康心中所思,可见其心有七窍,堪胜比干玲珑心。
陶康一一诉其所历之事。女子沉吟片刻道:“吾唤小童前来,先生稍等片刻,便有人前来引先生离去。先生请先上坐。”陶康闻女子所言,心下稍安,正欲感谢女子收留之恩,才觉自己不知女子姓名,不知如何称呼。于是拱手问道:“虽知不宜,但小生敢问姑娘芳名,日后好相报今日之恩。”女子答道:“鄙人无姓,自名桃夭,先生亦可唤吾红雨。先生,请先用茶。”陶康心中暗道:红雨绰约章台翠,懒莺慵怠忙燕飞。此名蕴意甚妙。陶康思索间,桃夭素手一挥,方才空空如也的大厅便凭空出现一圆形金丝楠木桌,桌上有一套汉白玉制成的茶具,莹莹玉杯中装有透亮汤茶,朦胧白雾曲折而升。陶康落座,耳畔即有丝竹管弦齐奏阳春白雪,悠扬婉转,余音袅袅。片刻又有铿铿凤鸣与哀哀龙吟,陶康眼前似有五彩金凤沐灰涅槃浴火重生。又似有万龙齐齐吞云吐雾驭疾风而行。凤啸龙吟毕,尚有素琴华筝之音,调高如荒野嘈嘈暴雨,低音如女子切切私语。嘈嘈切切交错相间,宛若大小珍珠掉落玉盘,玉石相击,玎玎玲玲。
陶康叹曰:“姑娘此处实乃瑶池仙境,清雅至极。”桃夭笑道:“先生此言差矣,境由心生,此处如今恍若九重仙境,全赖先生高义。若有纨绔浪子前来,此处亦可是那英雄埋骨壮士断肠的秦楼楚馆。”桃夭讲毕,就有一身着红袄,唯其衣襟处缀有雪白狐绒,头梳双平髻,手戴银环的女童大步而入。女童先是恭恭敬敬地向桃夭了一揖,后道:“桃夭尊者,小人奉崔判官之令送误入阴界生魂归阳世。判官命小人代其问尊者安。”桃夭云:“你且去罢。此去一路万万小心,不可再出差池。”女童应道:“诺!”
陶康再三道谢,拜别桃夭。却见桃夭只微微颔首,不做恭送之礼。陶康遂与女童照原路返。心下却不免嘀咕:观其言行举止,这红雨姑娘仍礼数周全之人,因何不与我作揖拜别,怪哉怪哉!女童听罢,哈哈大笑道:“彼凡人纵身小如蜉蝣而心大似鲲鹏,汝可知桃夭尊者乃度朔山大神桃所化。专司冥界有大怨大冤大恨之魂,化其幽幽愁绪,解其切骨恨意。助其再入轮回,重生为人。其于酆都怨魄无异于再生之父母。酆都冥司满天鬼神,尊者仅次于北阴大帝与四方鬼帝。非尊者无礼,若尊者拜你一拜,汝安有几年寿命可折。怕此一拜,汝即无命归矣,成这黄泉幽魂,再无归期。”原是这陶康思索间不禁出声,女童听后解其所惑。
陶康听罢告罪道:“是我小人之心度红雨姑娘君子之腹还望小姑娘海涵,并替小生向红雨姑娘告罪。”岂料,女童听罢,大怒道:“竖子无礼,安敢造次。吾已有千余岁,尔怎敢唤吾小姑娘,便是那黑白无常见吾也需唤吾一阿姊。你目中无我也无妨,可桃夭尊者地位尊崇,小子怎敢直呼其名。无礼竖子!竖子无礼!”说罢,便怒气冲冲不发一言。直至行至鬼门,那女童草草念了个咒,陶康便飞出门外。恍惚间似听那女童破口骂道:“无礼竖子,气煞我也。因其胡言,吾怒气大盛,竟忘施其术法,以使其忘却阴间种种,这可如何是好。这真真是竖子害人也!”
再说这陶康虽已还阳,却痴呆数日。清醒之后,便寻仙问道,炼金丹以求长生,欲成仙家不灭之身。忽一日,其行至一观,观中有一破衣道人。道人语之曰:“德者,得也,得道之妙本即是德。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道德俱备,则仙道可成。德之不立,虽服金丹大药亦不得长生。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二百善。”陶康仿若醍醐灌顶,自此不问丹药之法,日日行做善事,平日修桥铺路,天灾搭棚施粥。其虽出身世荫之家却甚受黎元爱戴。世称称陶大善人,死后谥善。恰逢后世推崇善举,追封为善贤候。
------题外话------
新文开坑,请大家多多支持!下面是本文引用的内容:
《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这句中的大桃木就是女主的原型了。
“玄都花”“红雨”“武陵花”“阳春”“桃华”都是桃花别称。
“堕空花片纷红雨,遍地绿草披赤裳。”改自陆游的《新辟小园》,原诗为“堕空花片纷红雨,遍地苔痕长绿钱。”
穷阴既为冬季。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了,
后面的《酆都传》则是我杜撰的。不过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是我国道教传说中鬼界的最高统治者。其下有四方鬼帝。这些都是我查过,是有据可考的。
既日起,朔度山大桃木自名桃夭,在酆都黄泉路旁一竹舍暂居。桃夭有一旧制,化解一凶灵怨魄之戾气,则栽一桃树苗。世间桃花大多粉红,甚少为绯红。然此处桃华年年岁岁立于地下幽都,生于黄泉之土,汲取忘川之水,本异于寻常桃花。又因其幼苗之初乃用凶魂怨魄之爱憎培育。其自破土之日便与人世七情相连,与世间六欲纠缠。故自其生便是艳艳烈红,宛若滚滚红尘。经年累月,量如星河之幼苗长成灼灼桃华林,美不胜收,宛若苍穹之朝霞,明艳不可方物。又如暗夜之火炬,烈烈其华。微风轻拂,风过林梢,遍野花瓣随风动,如漾漾红浪翻腾,又似滚滚烈焰肆虐。待至群英陨落,漫天阳春自在舞,辽阔翠地披红装,正所谓堕空花片纷红雨,遍地绿草披赤裳。此地落英另一特殊之处为,肃杀冷秋乃朝盛夕落。飞红时节,朝朝开,而又夕夕败。彼时置身其间,仿若脚踏朱毯,身着丹纱,手捧绛红,其妙无穷兮,其乐无尽矣。至于穷阴时节,无边桃红裹素裳。遥观疑是雪,近闻暗香涌,方知武陵色。
一日,一糊涂阴差因前日醉酒,误勾乌泽县陶康之魂。直至崔判官查看生死簿,阴差猝知勾错生魂。生魂入地狱,本应当拘。崔判官仁厚,谅陶康之苦。赦鬼差玩忽职守之罪,命其速送陶康生魂还阳。鬼差领陶康生魂至黄泉路,嘱其直走十里,便可出鬼门,重回阳世。说罢匆匆离去,急勾命绝人之魄,以纠其错。
陶康往前行十余里左右,忽逢如火如霞之灼灼桃林,艳艳桃华,烈烈红雨,馥郁芳香。于暗无天日、幽森寂辽之酆都鬼司,此处实乃鬼界仙境、冥司桃源。陶康深溺于芳菲美景,竟忘阴差之吩咐,拐上羊肠小道,深入桃林,欲穷其状。步入桃林,陶康始觉林中桃树宛若夜悬之星,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大者竟达数十壮汉合抱之粗,直如天柱且高耸入云,举目仰望不见其端。然小者不足一尺哉,似风来即倒邪。陶康甚感怪哉,缘何一林中桃树相差巨甚兮。
陶康复前行,前行约五里,蓦闻潺潺流水声,如玉石怦然相撞,清脆琮琤。原是淙淙流泉缓泄而出,清泉源头有一小山,山体苍翠,山上遍种奇株异草、仙芝灵参,远观恍有腾腾仙雾乎,近看恰有熠熠灵光哉。山旁有一竹舍,舍分两层。舍角有一银铃,做工精妙,山川大海、生灵万物皆刻于方寸之间,惟妙惟肖,虽无鬼斧神工之美,亦有巧夺天工之妙。银铃下又垂四小银铃,用穗子悬于房檐下。悉视之,小舍四角皆有一银铃,东南西北四角各用青赤白黑穗子悬于房檐,以示地有四极气从八方。竹舍前有一桂匾,匾上书离殇居,居名哀切悲沉,与清雅竹舍异常不符,使人颇感怪异哉。然此处既有如血雾之浩浩桃华,便无甚怪异。九洲奇闻异事莫过于此。
陶康正因步行过长,甚感疲累。遂欲探小舍有人否,以望主家允己小憩。不料方踏一步,虽无风而铃自响。铿然做响,不似风铃清脆之声,倒如隆隆雷声,直击耳膜,宛若万钧之势扑面而来,使人心悸不已。又仿佛万千军马疾驰而过,声势浩然。还如亿万冤鬼同泣,肝肠寸断悲痛欲绝。此豁豁铃声扰人心智,害人心神恍惚,令人浑浑噩噩,闻者不禁心生敬畏之感,不由思省为人一世可曾伤天害理,是否问心无愧。
溘有一阵清风来,风中含着淡淡檀香,沁人心脾。不觉间使人忘却蛛网般千缠万绕的世间苦闷,平和淡然,回归孩提之纯真。陶康正忘神间,已随和煦惠风飘入内阁。待其惺惺转醒,只见自己已至阁中。阁中有一大厅,厅左右各有一厢房。此厅虽辽阔却无别他物,空空荡荡似无人烟。
陶康正疑惑间,有步履之声从东厢房传出。不过须臾,便有一女子身着白色素衣,身披白纱,腰间绣一桃花枝,额间缀有阳春印,三千青丝仅一红雨簪松松束起。陶康欲见其芳颜,但见眼前薄雾冥冥,不见其容。但听那女子开口道:“不知贵客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其声清澈悠扬,仿若空谷幽兰,如梦似幻。又如山间泠泠清泉,沉稳清雅,有心旷神怡之效,让人倍感岁月静好。
女子言罢,陶康连连做揖告罪,道:“不知姑娘在此,擅自叨扰,还望海量,恕小生不请自来之过!”女子淡笑道:“无谓叨扰,此处本迎世间不平人之所。可先生地阁圆润丰满如桃,额头宽阔且耳高于眉,乃富贵长寿健康福乐之相,缘何至此凶灵怨魄聚集之地?”陶康倏地一惊,见这女子仙气飘飘恍如琼瑶仙姝,不料却是身带煞气之邪物。
那女子却一眼看出陶康心中所想,缓缓说道:“先生不必惊慌,吾非妖邪,乃山中桃树所化,奉酆都帝尊之诏在此任职。”陶康心下大骇,此女子固山中草木所化,可聪慧机敏过人,无半分草木之愚。陶康乃钟鸣鼎食世家之子,因受家中长辈重视,自幼受宫廷帝师教导,早已喜怒不形于色。纵是心中万千思绪也不显分亳于外。然此女子轻易望穿陶康心中所思,可见其心有七窍,堪胜比干玲珑心。
陶康一一诉其所历之事。女子沉吟片刻道:“吾唤小童前来,先生稍等片刻,便有人前来引先生离去。先生请先上坐。”陶康闻女子所言,心下稍安,正欲感谢女子收留之恩,才觉自己不知女子姓名,不知如何称呼。于是拱手问道:“虽知不宜,但小生敢问姑娘芳名,日后好相报今日之恩。”女子答道:“鄙人无姓,自名桃夭,先生亦可唤吾红雨。先生,请先用茶。”陶康心中暗道:红雨绰约章台翠,懒莺慵怠忙燕飞。此名蕴意甚妙。陶康思索间,桃夭素手一挥,方才空空如也的大厅便凭空出现一圆形金丝楠木桌,桌上有一套汉白玉制成的茶具,莹莹玉杯中装有透亮汤茶,朦胧白雾曲折而升。陶康落座,耳畔即有丝竹管弦齐奏阳春白雪,悠扬婉转,余音袅袅。片刻又有铿铿凤鸣与哀哀龙吟,陶康眼前似有五彩金凤沐灰涅槃浴火重生。又似有万龙齐齐吞云吐雾驭疾风而行。凤啸龙吟毕,尚有素琴华筝之音,调高如荒野嘈嘈暴雨,低音如女子切切私语。嘈嘈切切交错相间,宛若大小珍珠掉落玉盘,玉石相击,玎玎玲玲。
陶康叹曰:“姑娘此处实乃瑶池仙境,清雅至极。”桃夭笑道:“先生此言差矣,境由心生,此处如今恍若九重仙境,全赖先生高义。若有纨绔浪子前来,此处亦可是那英雄埋骨壮士断肠的秦楼楚馆。”桃夭讲毕,就有一身着红袄,唯其衣襟处缀有雪白狐绒,头梳双平髻,手戴银环的女童大步而入。女童先是恭恭敬敬地向桃夭了一揖,后道:“桃夭尊者,小人奉崔判官之令送误入阴界生魂归阳世。判官命小人代其问尊者安。”桃夭云:“你且去罢。此去一路万万小心,不可再出差池。”女童应道:“诺!”
陶康再三道谢,拜别桃夭。却见桃夭只微微颔首,不做恭送之礼。陶康遂与女童照原路返。心下却不免嘀咕:观其言行举止,这红雨姑娘仍礼数周全之人,因何不与我作揖拜别,怪哉怪哉!女童听罢,哈哈大笑道:“彼凡人纵身小如蜉蝣而心大似鲲鹏,汝可知桃夭尊者乃度朔山大神桃所化。专司冥界有大怨大冤大恨之魂,化其幽幽愁绪,解其切骨恨意。助其再入轮回,重生为人。其于酆都怨魄无异于再生之父母。酆都冥司满天鬼神,尊者仅次于北阴大帝与四方鬼帝。非尊者无礼,若尊者拜你一拜,汝安有几年寿命可折。怕此一拜,汝即无命归矣,成这黄泉幽魂,再无归期。”原是这陶康思索间不禁出声,女童听后解其所惑。
陶康听罢告罪道:“是我小人之心度红雨姑娘君子之腹还望小姑娘海涵,并替小生向红雨姑娘告罪。”岂料,女童听罢,大怒道:“竖子无礼,安敢造次。吾已有千余岁,尔怎敢唤吾小姑娘,便是那黑白无常见吾也需唤吾一阿姊。你目中无我也无妨,可桃夭尊者地位尊崇,小子怎敢直呼其名。无礼竖子!竖子无礼!”说罢,便怒气冲冲不发一言。直至行至鬼门,那女童草草念了个咒,陶康便飞出门外。恍惚间似听那女童破口骂道:“无礼竖子,气煞我也。因其胡言,吾怒气大盛,竟忘施其术法,以使其忘却阴间种种,这可如何是好。这真真是竖子害人也!”
再说这陶康虽已还阳,却痴呆数日。清醒之后,便寻仙问道,炼金丹以求长生,欲成仙家不灭之身。忽一日,其行至一观,观中有一破衣道人。道人语之曰:“德者,得也,得道之妙本即是德。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道德俱备,则仙道可成。德之不立,虽服金丹大药亦不得长生。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二百善。”陶康仿若醍醐灌顶,自此不问丹药之法,日日行做善事,平日修桥铺路,天灾搭棚施粥。其虽出身世荫之家却甚受黎元爱戴。世称称陶大善人,死后谥善。恰逢后世推崇善举,追封为善贤候。
------题外话------
新文开坑,请大家多多支持!下面是本文引用的内容:
《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这句中的大桃木就是女主的原型了。
“玄都花”“红雨”“武陵花”“阳春”“桃华”都是桃花别称。
“堕空花片纷红雨,遍地绿草披赤裳。”改自陆游的《新辟小园》,原诗为“堕空花片纷红雨,遍地苔痕长绿钱。”
穷阴既为冬季。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了,
后面的《酆都传》则是我杜撰的。不过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是我国道教传说中鬼界的最高统治者。其下有四方鬼帝。这些都是我查过,是有据可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