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呢?我们这退信要批注退信原因。”投递部主任问。
“就批收件人已死亡!”魏小红撂下这句话扭头就走了,留下投递部主任在风中凌乱。
书信仍然在过来,魏小红每隔两三天就跑一趟投递局把信件退回,理由只有一个:收件人已死亡。
魏小红看着投递部主任在改退批条上写下“收件人已故”字样,再小心翼翼地贴着信封的左上角,放进邮袋里封好。
魏小红很满意,狞笑着离开了。
终于,信件不再过来。魏小红甚至有些不适应。
胡坤63隔了一天,魏小红又收到一封书信,信件仍由广州发出,还是一样的套路,没有署名,没有地址。
只是这一次信件内容没有第一次那么长了,只有三页。依旧是东拉西扯,说一些魏小红熟悉的事情,偶尔摘抄一些感人的诗词和句子。
魏小红快被逼疯了。她预感,信件还会接着来,就像胡坤才的鲜花一样,倔强而顽强,撵都撵不走。不同的是,胡坤才在明,这家伙在暗。
胡坤才?
魏小红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念头,这一切不会又是胡坤才的杰作吧?
可她转念一想又不对,胡坤才跟自己总共也就见过一次,不可能知道这么多详细的信息,连自己就读的小学是哪所学校都知道?
魏小红想会不会是孙金红出卖了她,私下里向胡坤才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可是从每次孙金红骂胡坤才渣滓的狠劲儿来看,到也不至于。她想找孙金红问明情况,可孙金红已经带队去了南方,打电话过去试探着问了几句,也没见有什么异常,便排除了这个可能。
那到底是谁呢?!
魏小红看着眼前的信纸,突然发疯了般扔得到处都是,她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叫喊声。
“一定要有耐心,等着狐狸尾巴自己漏出来。”魏小红想。总有一天,这个神秘人会在信件内容里漏出马脚,她坚信这个人一定是她认识的人,一旦有蛛丝马迹被她抓住,自然就知道是谁了。
那时候流行校内网,魏小红恶狠狠地在校内网里发了一条心情动态:是人是鬼,终会现出原形!配图是一张贞子的照片。
魏小红竟然期待起每天的一封信了。每天进出校门,她都会主动问看门的大爷,有没有她的信。
书信不准时,有时候每天一封,有时候连着几天都没有一封,有时候又会一次来两三封。魏小红觉着,对面那个人越发高深莫测了。
魏小红闲来无聊,就在校内网上泡着,她通过其强大的社交信息,把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在校内网里注册过的男生都访问了个遍。有好些人她都记不起来了,可系统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就是同学,甚至是同班同学。
原来,在互联网面前,个体都是近乎透明的。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踪暴露在互联网上,被别有用心的人稍作加工、分析,就轻而易举地知道了你的行为习惯、喜好、性格,乃至情感动向。
当年还没有大数据的概念,但魏小红通过这件事,再结合近期不断涌入的书信联想,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数据的威力。
“就批收件人已死亡!”魏小红撂下这句话扭头就走了,留下投递部主任在风中凌乱。
书信仍然在过来,魏小红每隔两三天就跑一趟投递局把信件退回,理由只有一个:收件人已死亡。
魏小红看着投递部主任在改退批条上写下“收件人已故”字样,再小心翼翼地贴着信封的左上角,放进邮袋里封好。
魏小红很满意,狞笑着离开了。
终于,信件不再过来。魏小红甚至有些不适应。
胡坤63隔了一天,魏小红又收到一封书信,信件仍由广州发出,还是一样的套路,没有署名,没有地址。
只是这一次信件内容没有第一次那么长了,只有三页。依旧是东拉西扯,说一些魏小红熟悉的事情,偶尔摘抄一些感人的诗词和句子。
魏小红快被逼疯了。她预感,信件还会接着来,就像胡坤才的鲜花一样,倔强而顽强,撵都撵不走。不同的是,胡坤才在明,这家伙在暗。
胡坤才?
魏小红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念头,这一切不会又是胡坤才的杰作吧?
可她转念一想又不对,胡坤才跟自己总共也就见过一次,不可能知道这么多详细的信息,连自己就读的小学是哪所学校都知道?
魏小红想会不会是孙金红出卖了她,私下里向胡坤才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可是从每次孙金红骂胡坤才渣滓的狠劲儿来看,到也不至于。她想找孙金红问明情况,可孙金红已经带队去了南方,打电话过去试探着问了几句,也没见有什么异常,便排除了这个可能。
那到底是谁呢?!
魏小红看着眼前的信纸,突然发疯了般扔得到处都是,她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叫喊声。
“一定要有耐心,等着狐狸尾巴自己漏出来。”魏小红想。总有一天,这个神秘人会在信件内容里漏出马脚,她坚信这个人一定是她认识的人,一旦有蛛丝马迹被她抓住,自然就知道是谁了。
那时候流行校内网,魏小红恶狠狠地在校内网里发了一条心情动态:是人是鬼,终会现出原形!配图是一张贞子的照片。
魏小红竟然期待起每天的一封信了。每天进出校门,她都会主动问看门的大爷,有没有她的信。
书信不准时,有时候每天一封,有时候连着几天都没有一封,有时候又会一次来两三封。魏小红觉着,对面那个人越发高深莫测了。
魏小红闲来无聊,就在校内网上泡着,她通过其强大的社交信息,把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在校内网里注册过的男生都访问了个遍。有好些人她都记不起来了,可系统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就是同学,甚至是同班同学。
原来,在互联网面前,个体都是近乎透明的。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踪暴露在互联网上,被别有用心的人稍作加工、分析,就轻而易举地知道了你的行为习惯、喜好、性格,乃至情感动向。
当年还没有大数据的概念,但魏小红通过这件事,再结合近期不断涌入的书信联想,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数据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