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金军行动时,王秀处理好折彦质尸体,基本控制了中军营寨秩序。[燃^文^书库][].[774][buy].[com]笔%痴#中¥文bi@

    这些中军营寨的部队,并不是折彦质的亲信,作为新任宣抚副使的折彦质,根本没有机会培养亲信,让他惊喜的是,中军半数都来自西军或殿前司,河东籍军人并不多,就算是宣抚司卫队,也并没有多少折彦质的亲随,大宋制度再次帮助了王秀,让他觉得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他立即召集全寨各部部将训话,要求大家精诚团结,战时不要闹出蛾子,并严厉斥责折彦质的怯弱行为,声明他不一定能挽救所有人生命,但一定会带着大多数人杀出生天,绝不会坐视吏士溃散。

    王秀的名声,现在可以说是金字招牌,赐进士及第,带兵打仗未尝有一败,斩杀虏人如罗刹,打的虏人落花流水。无论他怎样羞辱折彦质,对中下层将士来说,能带着他们活着的大帅才是好大帅,你就是赵官家,不能保障大伙的生命,也不会有人真拽你。

    至于王秀只能带大多数人活着,没有人去计较,要敢说不死一个人,那才是扯淡的屁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是胜仗,生死由命成败在天,怨不得别人。

    可以说,王秀成功打动了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折彦质并不高明的战术,让很多人太失望了,无法对宣抚副使产生真正的信心。王秀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应该是生的希望,纵然还是有可能战死,但毕竟有了希望,人之所以能支撑下去,不就是因为心有所望吗?

    王秀很满意,不用再分兵防范可能的暴乱,至少这些吏士能服从命令,他成功的机会又多了几层。笔~@痴~!中@!文~vv.首发对此,他做出一个令人即敬佩又惊讶的决定,宣抚司卫队并不解散,而是作为他的新卫队,负责战时他的安全,这就不能不令人敬佩,敢把折彦质卫队留下,无论什么目的,都能看出坦荡的胸襟。

    不过,就在他刚刚稳定中军,将近夜半时,又来了位不速之客。

    陶宣干,宣抚使参谋官,一位颇有智和胆略慧的人物,他的到来让王秀一阵紧张,任何小麻烦,都可能造成大问题。

    “大人为何端坐帅帐?”陶宣干进来的第一句,目光已经有了疑色。

    “难道我就不能坐在这里?”王秀有些紧张,但并不怕事,不过一文人而已,是有大措的臭脾气不假,却没有多少杀伤力。

    “宣抚在何处?”陶宣干目光锐利,紧紧盯着王秀,几乎要把他剥光了。

    王秀稍加犹豫,还是很随意地道:“宣抚阻挠出兵抗击虏人,结果众将愤怒,失手击杀宣抚。”

    “大人,你竟然杀戮朝廷方面节臣,好大胆子。”陶宣干可不是傻瓜,什么众将愤怒,失手击杀,这不是扯淡嘛!在中军近万人马的环绕下,谁敢跟折彦质对抗,找死不成?

    王秀眉头微蹙,正色道:“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宣抚敛兵自保,自取灭亡,众将也是为了十余万人性命,哪想到宣抚一意孤行,还要杀人立威,难道任由他杀不成?”

    陶宣干听的一阵牙疼,折彦质从宣抚使司勾当公事起,他就与之接触,虽然为人平庸了点,却也不会没有眼色弹压诸将,那可是为帅者的大忌,以折彦质的经验,能犯常识性地错误?定然是王秀干的好事。

    “你认为虏人会不会过河?”王秀避开折彦质,把话题转到时下人人最关心的问题上。

    “虏人不仅会过河,还要直抵京城。”陶宣干下意识回答,他并不看好这场战事。

    “嗯,虏人已经抵达河阳北部,我军若一味避战自守,只能增添吏士恐惧,最终被虏人有机可趁。”王秀循序利导陶宣干的思维,沉声道:“你想过没有,外面的鼓声会不会是虏人疑兵之计?他们不断疲惫我军,趁机强渡大河?”

    很可惜,陶宣干也不是傻瓜,并没有按照王秀思路走,他瞪着王秀,冷笑道:“宣抚正是看中这点,才敛兵自保,任他们折腾我自不动。听说大人也是久经沙场,岂能不知兵法?”

    嗯,说的有点过火了,王秀对陶宣干的智慧颇为欣赏,这位在历史上一闪而过的人物,看来并不简单,他笑眯眯地道:“话虽有理却不可不防,一味结寨自保,只能让吏士惊惶不安。我已经下令各寨轮流休息,派兵在外结阵备战,虏人不来就好,只要他敢来,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大人的话说的太满了,在下曾经数次和虏人接触,他们不好打啊!宣抚正是看中这点,才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