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郎最近的压力很大,他也不知道二娘子怎么有那么多奇思妙想,画了那么多图给他让他研究。

    “不急着一时,慢慢来。”每次二娘子都这么安慰他,但他还是给自己很大的压力,非常努力地想跟上二娘子的节奏。

    一开始是搅拌器,他现在一改再改,不断地改进,如今制皂坊的搅拌机已经是一个差不多一人高、半人阔的大陶缸,上面的搅拌器一个人便可以推动摇把,轻松搅动,皂基液搅拌完成之后,轻轻一推,两个人便能安全地将装满了热气腾腾浓稠液体的大陶缸安全地倾倒出来,只要按照工作守则操作,便不会被溅到。

    之后又是各种可以组装拆卸的小食铺子推车。

    刚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郭二郎都惊呆了,这也太方便了吧。合起来便是一个长方箱体的推车,打开来又有二娘子所说的“拓展台”,肚子里藏了炉灶,车头上有调料格,还可以加装折叠小桌板和小马扎,挂在车体旁边的格挡上。车厢四角竖了竹竿,上面安装了防雨防晒的棚子,四周还可以装防蚊虫的纱罩,都按照二娘子的设计留了凹槽,各方面尺寸都固定了,以便维修更换零部件和加装客户定制的种种拓展。

    这小推车的价格不便宜,设计精巧,用料讲究,做工也复杂。刚做出来的时候,郭二郎还是很担心卖不出去的,二娘子又定了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普通人怕真是买不起,买得起的人却又不是推着小食车做街头小食铺的料。

    二娘子倒是不急,她先给文氏的包子铺赞助了一辆小食车。

    文娘子的猪油渣包子铺生意非常好,又跟制皂坊息息相关,没多久便与二娘子合作,形成了一个加盟的模式。由文氏家作包子,雇了可靠又干净的妇人,签了合契,交了保书,每日清晨领了生包子,挂着文氏包子铺的幌子推了小食车去几个坊街口卖包子,每半个月分一次利,郭二郎便也成了包子铺的股东。

    先是两辆车,接着是三辆五辆,到现在卖出去三十多辆小食推车了。不仅仅是包子铺加盟商们需要,许多普通人家见了这小推车果然特别的方便好用,也打听了寻了来,定做一辆最简单的,先交了首付,签了合契,分期付余款。这小推车非常方便,不仅仅是用于卖小食,货郎们买了也很适用,所以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不过二娘子也说了,如今没有“专利保护”,等这小食推车火了之后,必然有人仿作,价格也会被压下来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郭二郎也懂的。

    他带着弟弟住在益和堂后面的小院中,在二娘子的鼓励下挂了“木工作坊”的牌子,不但接制皂坊的工作,也可以自家接别的活,如今的生活已经小有盈利了。五郎又被二娘子送去了私塾读书,他自家也跟着五郎学字,跟着二娘子学描图纸,一个人忙不过来,都开始收小学徒了。这都是二娘子带给他的好生活,所以郭二郎毫不犹豫地将自家定位在程家“家生”匠人的位置上,二娘子说什么、做什么,无有不对,无有不应。

    如今二娘子给了他图纸,让他研究纺线机、缝纫机和纺织机,他好好地看了,觉得难度好大啊......脚踏纺线机还可以,缝纫机得找到可靠的铁匠,有些精细的零部件可能需要更精细的金匠才好做出来,比如二娘子说的“齿轮”和“轴承”。

    “嗯......”程云淓沉思着点头,“一个人是无法推动科技前进的,还是需要一个团队呀。”

    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若是有官方的加入和扶植,那就容易多了。就比如戴明府扶植养猪专业户,敦煌及其附近村镇的猪肉便供货充足,且便宜了,猪油也多得多,甚至组织了好几次赶着劁掉的二师兄去常乐、宣城、玉门等地交易,让农户们都赚了钱。

    只是,想让程云淓将这些图纸完全放心地交给戴明府而他不起疑心,仿佛又有点......心太大。

    “慢慢来吧,先把纺线机做出来。”程云淓深思熟虑之后表示。

    她还小呢,还有时间呢,她不急---不,她其实还是有点急的,尤其是看着那一双双粗糙的小手,饥饿的眼睛和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身体,她急。

    可是急也没有办法,反而会露出一些马脚,急中出错。

    如今程云淓已经很佛系了,或者说会学着调理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很佛系。她把这个研究几样机器的任务交给了郭二郎,批了他一笔“研究经费”,便由他自己去做。

    等到皓皓过了三岁生日的某一天,程氏羊绒织造坊,又悄儿没声地开业了。

    这次的羊绒织造坊开在西城一个院子里,雇的女工并不多,第一批也就十来个人,其中有五位来自坡子村的妇人、小娘子。

    益和堂齐师兄的家就在坡子村,他家人帮着程云淓养了几年的猪,小小地改善了一些生活条件。但破子村的地形却是比上林村要恶劣的多,出出进进都很不方便,田地也都是建在山上,水源也少,耕种条件非常不好,即使是戴明府推广了曲辕犁、耧车等农具,还无偿地借给他们耕牛,收成也很差,农户们挣扎着活着,过得特别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