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市合成纤维厂引进了德国组合式空调机组,考察参观者络绎不绝。老赵从机械分厂抽调了几名技术骨干,通过白龙港村在该厂保卫科工作的光摇铃的大儿子姚宝卫的牵线介绍,对全套进口设备进了详细考察。

    应石参观考察后,非常感叹人家先进的制造技术。他对村里研发空调产品十分赞同,也想为新产品的研发出把力。但是一想自己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分厂的技术工人罢了,在这“高大上”的空调设备面前也只能望“机”兴叹。

    “大哥,你好像有什呢心思?”董纪术问。

    董纪术是海通交通机械厂董厂长的亲侄子,机械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该厂技术科工作,跟着老技术员学习机械设计,这也许是董厂长看到侄子的潜能吧。开始人家有意见,说董厂有私心,为啥不让侄子下车间。后来,董纪术成了厂里设计方面的最年轻的技术骨干。办分厂后,董厂长为了支持分厂,也好让纪术在基层锻炼锻炼,就让他驻分厂进行技术指导。有人又说,董厂长了不起,把侄子派到乡下吃苦。真是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没有没有,就是想点事儿。”应石回答说。

    “工作时可不能分神,注意安全!”纪术关心的说。

    “知道了。昨天参观了合成纤维厂,满脑子的是人家的进口空调设备。”应石一边说一边从工具柜里取出两只煮鸡蛋给他,“你又没吃早饭吧?”

    “谢谢大哥,你总是照顾我!”纪术不无感激的说。

    纪术被派到分厂后,村里在村部给他腾了一间房,住的条件还可以,但是吃饭却成了大问题。村部附近没有吃食店不说,连烧饭的锅灶也没有。只能到不远不近的饲养场煮猪食的灶台临时烧饭。应石看了纪术饱一顿饿一顿的非常同情,开始呢,经常用饭盒给他带饭带菜,后来索性叫他一日三餐到自己家吃。可纪术早上喜欢睡懒觉,不吃早餐。应石早上总得给他带点吃的东西,两人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因为应石比纪术年龄大得多,他叫他“大哥”。应石也不客气,人家都喊纪术“懂技术”,而应石却喊他“纪术”。

    纪术刚到分厂还有件小趣事。董纪术的父亲姓董,母亲姓纪。纪术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人家尊称他小华佗。在农村,人家都认为小华佗是满腹经纶的文化人,也确实如此,他读过不少中医古籍,对中草药采集制作使用是他的绝活儿。

    董纪术前面有几个哥姐,都先后夭折。他出生后,为了他的健康,小华佗就想在名字上做做文章。农村还真有这种习俗,根据家长的心愿取名,生了孩子有的取名叫“竹侯”,意为像竹子一样好长;有的取名“珠侯”,意为像猪一样好养。

    小华佗想,前面已夭折了几个孩子,这个宝贝儿子不能再有闪失,他就在名字上下功夫。他和媳妇在困境中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因此,名字中既要有父姓,也要有母姓。他想,要让孩子像生长能力很强的白术一样茁壮成长,就叫白术的“术”(zhu)吧。他也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多一点能吃(术),少一点能烧(木),这一辈子也不愁饿肚子啦。因此,大名小名都叫董纪术。

    纪术刚来分厂,人家亲切的称他纪术(shu),他不太高兴的说:“我的名字不是术(shu)是术(zhu)。”

    人家却说:“我们听说书的说,有个金兀术,可没听说过有个董纪术?”当时有收音机的人都喜欢听《岳飞传》,有很多人准点围着收音机听评书,所以不少人知道有个金兀术这个名字。

    整个车间哈哈大笑,弄得纪术很不好意思。正巧老赵来到车间。董纪术红着脸,一见老赵便亲切的喊:“赵老,您来啦!”

    “大家有什呢好笑呢,董纪术这名字是他爸爸取的,说明人家有文化。董纪术有技术,是来进行技术指导的,你们觉得董纪术不顺口,那就喊他‘懂技术’好不好?”

    “懂技术好!懂技术你好。”

    董纪术听老赵这么一说,工人这么一喊,“懂技术”这是夸自己呢,他着实有些激动,便大声说:“兄弟姐妹们,以后我们共同学技术,不辜负赵老的期望。”

    车间里是一片掌声和笑声,空气里充满了快乐。

    “你是想中央空调的事呢?”纪术问应石。

    “是的,如果能把进口的机组画出图纸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依样画葫芦生产了。听说韩桥市场的猫匾就是仿制后生产销售的。”应石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空调可不是猫匾。只有先弄懂机组的工作原理,然后测绘,再画出图纸,才可以试着生产样机。”纪术有些泼冷水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