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荩忱问的问题饶是裴子烈也是一惊,不过显然他之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两淮是数百年来南北朝对峙之前线,也是双方大军云集之所在,所以从两淮进攻是南北征伐必然之选择。不过正如李兄所问,现在的两淮南北,皆已是铜墙铁壁,想要洞穿这铜墙铁壁谈何容易。”
萧世廉也随着李荩忱坐下:“这一次大都督进攻吕梁之地,便是最好的佐证,以我大陈之主力进攻风雨飘摇之北齐,尚且只能拿下吕梁之地而难以更进寸分,最后甚至不得不从吕梁之地退了出来。这淮上之攻伐怕是已经无解。”
裴子烈的目光在李荩忱和萧世廉的身上扫过,两人的来意在这一刻已经彰显无遗。多年来从淮南进攻淮北进而虎视中原,是南陈的基本战略甚至可以说是基本国策,但是此次吕梁之战,已经将这个国策的弊端尽数表现出来。
而随着军中大权从坚持进攻淮北的吴明彻落入萧摩诃手中,南陈的战略规划很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而这萧世廉和李荩忱上门拜访,分明就是来拉拢和问计的。
要知道百年规划和朝廷决定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因为这一变背后牵扯的可就是朝堂上的利益纠纷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走向,古往今来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毕竟从一定程度上讲,从一而终的基本战略对于一个尚且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没有多久的国家更为合适,而现在萧摩诃想要改变战略方向,受到的阻力肯定不会小。
可是裴子烈也清楚,两淮战局现在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死局,双方这样僵持下去只是劳民伤财却无好处,与其等着北周主动变换战略而自己被动防御,反倒是不如先发制人,占据先机。
但是朝堂之上和军中的争端,就算是裴子烈不喜欢这些世故人情,却也有所耳闻,本来很多人对于萧摩诃一路平步青云就有所嫉妒,显然萧摩诃想要改变战略方向,更是很有可能被当做攻击的把柄。
而对于萧摩诃来说,第一步就是争取到军中将领们的支持。南陈最年轻的杂号将军裴子烈当然是很重要的人选。
“两位且听我一言,”裴子烈斟酌词句说道,“这两淮之战略是我南朝四代不变之战略,经过这数百年经营,淮南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器械众多,素来被当做进攻淮北和中原的后方保障所在,如果现在大军调转矛头从其余方向上进攻,那这······”
“这么说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电威将军看来,选取其余地方向北进攻便是可行的?”李荩忱毫不犹豫的打断了裴子烈。
萧世廉诧异的瞥了一眼李荩忱,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因为从裴子烈的话语中萧世廉分明觉得裴子烈是在找搪塞的借口。李荩忱直接抓住裴子烈的漏洞反问他,这不是刁难人家么?
轻轻吸了一口气,裴子烈却是出乎萧世廉意料的郑重颔首:“不瞒二位,从淮南向淮北进攻,看似是最简单的,实际上也是最难的。此次吕梁大战某已经有所察觉,大都督也有所察觉。可是二位可曾想过,数百年之积攒,方才有今日之淮南局势,而如果我们想要调转兵锋,又需要多少年的积攒,这才是某最担忧的地方,现在的蛮夷还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么?”
李荩忱和萧世廉下意识对望一眼。实际上裴子烈的心态李荩忱也理解,甚至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南陈文武官员的心态。就算是我们很难在淮北取得进展,只要能够守住淮南,那么照样可以保证南陈的存在。毕竟现在的南陈已经不是开国时期锐意进取的南陈了,如何保证国祚的稳定在很多人心中远远比赌一把来的重要。
历史上的南陈正是在两淮到大江一线不断的防御、不断的后退,最终在短短两代帝王的时间内就将淮南防线丢的干净,最后隋朝大军轻而易举的渡过大江,南陈随之灭亡。
这种敌不犯我,我便苟且的治国理念,对于很多王朝的君王以及臣子都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现在李荩忱他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阻力。
刹那间李荩忱甚至觉得有些荒唐可笑,整个国家战略的转变竟然不是因为敌人的威胁,而是因为自己内部人的不喜变通。
当下里李荩忱抬头迎着裴子烈的目光:“且不论别人,甚至不论大都督,鄙人只想询问裴将军的心意,裴将军觉得这淮北一线可还能图否?可应当改变战略?”
裴子烈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咄咄逼人有如此两问,不由得轻轻吸了一口凉气。而之前在船上吴明彻对他的吩咐也犹如潮水涌上心头。
之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吴明彻已经决定不了了,可是萧摩诃又能够决定的了么?
“当是如何,电威将军也是沙场冲杀陷阵之人,何不给个爽快的答复?!”萧世廉手指敲打着桌子,皱着眉头说道。
裴子烈下定决心,霍然站起身,看着萧世廉和李荩忱,一拱手说道:“这淮北一线难以图谋,我大陈亦不应当坐困于淮南江南之间,还请两位详陈,当下应该如何是好?”
李荩忱嘴角一勾,露出一抹笑容:“裴将军刚才曾道‘满意未平,山河破碎’,此时之慷慨陈词,正应之前豪言壮语,鄙人佩服。此事绝非小事,还需详谈,不知裴将军可否有这耐心同某二人一齐规划商讨一番?”
萧世廉也随着李荩忱坐下:“这一次大都督进攻吕梁之地,便是最好的佐证,以我大陈之主力进攻风雨飘摇之北齐,尚且只能拿下吕梁之地而难以更进寸分,最后甚至不得不从吕梁之地退了出来。这淮上之攻伐怕是已经无解。”
裴子烈的目光在李荩忱和萧世廉的身上扫过,两人的来意在这一刻已经彰显无遗。多年来从淮南进攻淮北进而虎视中原,是南陈的基本战略甚至可以说是基本国策,但是此次吕梁之战,已经将这个国策的弊端尽数表现出来。
而随着军中大权从坚持进攻淮北的吴明彻落入萧摩诃手中,南陈的战略规划很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而这萧世廉和李荩忱上门拜访,分明就是来拉拢和问计的。
要知道百年规划和朝廷决定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因为这一变背后牵扯的可就是朝堂上的利益纠纷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走向,古往今来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毕竟从一定程度上讲,从一而终的基本战略对于一个尚且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没有多久的国家更为合适,而现在萧摩诃想要改变战略方向,受到的阻力肯定不会小。
可是裴子烈也清楚,两淮战局现在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死局,双方这样僵持下去只是劳民伤财却无好处,与其等着北周主动变换战略而自己被动防御,反倒是不如先发制人,占据先机。
但是朝堂之上和军中的争端,就算是裴子烈不喜欢这些世故人情,却也有所耳闻,本来很多人对于萧摩诃一路平步青云就有所嫉妒,显然萧摩诃想要改变战略方向,更是很有可能被当做攻击的把柄。
而对于萧摩诃来说,第一步就是争取到军中将领们的支持。南陈最年轻的杂号将军裴子烈当然是很重要的人选。
“两位且听我一言,”裴子烈斟酌词句说道,“这两淮之战略是我南朝四代不变之战略,经过这数百年经营,淮南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器械众多,素来被当做进攻淮北和中原的后方保障所在,如果现在大军调转矛头从其余方向上进攻,那这······”
“这么说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电威将军看来,选取其余地方向北进攻便是可行的?”李荩忱毫不犹豫的打断了裴子烈。
萧世廉诧异的瞥了一眼李荩忱,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因为从裴子烈的话语中萧世廉分明觉得裴子烈是在找搪塞的借口。李荩忱直接抓住裴子烈的漏洞反问他,这不是刁难人家么?
轻轻吸了一口气,裴子烈却是出乎萧世廉意料的郑重颔首:“不瞒二位,从淮南向淮北进攻,看似是最简单的,实际上也是最难的。此次吕梁大战某已经有所察觉,大都督也有所察觉。可是二位可曾想过,数百年之积攒,方才有今日之淮南局势,而如果我们想要调转兵锋,又需要多少年的积攒,这才是某最担忧的地方,现在的蛮夷还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么?”
李荩忱和萧世廉下意识对望一眼。实际上裴子烈的心态李荩忱也理解,甚至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南陈文武官员的心态。就算是我们很难在淮北取得进展,只要能够守住淮南,那么照样可以保证南陈的存在。毕竟现在的南陈已经不是开国时期锐意进取的南陈了,如何保证国祚的稳定在很多人心中远远比赌一把来的重要。
历史上的南陈正是在两淮到大江一线不断的防御、不断的后退,最终在短短两代帝王的时间内就将淮南防线丢的干净,最后隋朝大军轻而易举的渡过大江,南陈随之灭亡。
这种敌不犯我,我便苟且的治国理念,对于很多王朝的君王以及臣子都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现在李荩忱他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阻力。
刹那间李荩忱甚至觉得有些荒唐可笑,整个国家战略的转变竟然不是因为敌人的威胁,而是因为自己内部人的不喜变通。
当下里李荩忱抬头迎着裴子烈的目光:“且不论别人,甚至不论大都督,鄙人只想询问裴将军的心意,裴将军觉得这淮北一线可还能图否?可应当改变战略?”
裴子烈没有想到李荩忱竟然咄咄逼人有如此两问,不由得轻轻吸了一口凉气。而之前在船上吴明彻对他的吩咐也犹如潮水涌上心头。
之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吴明彻已经决定不了了,可是萧摩诃又能够决定的了么?
“当是如何,电威将军也是沙场冲杀陷阵之人,何不给个爽快的答复?!”萧世廉手指敲打着桌子,皱着眉头说道。
裴子烈下定决心,霍然站起身,看着萧世廉和李荩忱,一拱手说道:“这淮北一线难以图谋,我大陈亦不应当坐困于淮南江南之间,还请两位详陈,当下应该如何是好?”
李荩忱嘴角一勾,露出一抹笑容:“裴将军刚才曾道‘满意未平,山河破碎’,此时之慷慨陈词,正应之前豪言壮语,鄙人佩服。此事绝非小事,还需详谈,不知裴将军可否有这耐心同某二人一齐规划商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