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供春这个人,那是紫砂壶行业的祖师爷。玩赏、收藏紫砂壶的人,如果不知道供春的声名,那么绝对只能算是半吊子。
供春发明创造的紫砂壶款式不少,其中树瘿壶是比较著名的一种。
一些文献资料记载,当年供春在寺院之中,跟从一个老僧学习制作茶壶,不过他的天资聪颖,很快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他以寺院旁边的大银杏树的树瘿,作为壶身表面的花纹。由于没有趁手的工具,他干脆斫木为模、削竹为刀,用手指按平胎面。
这样的壶,看起来十分的粗犷简陋。但是当壶烧制成功之后,反而显得古秀可爱,就好像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古器,栗色暗金,如铜如铁,别具特色。
这样的古拙之美,更让人着迷、赞赏。
从此以后,供春声名大振,树瘿壶也成为了稀世名壶。到了清代,一些权贵对紫砂壶搜罗极广,记载详尽,可是单单缺少供春壶,不少人为此抱憾终生。
当然,供春亲手制作的名壶,肯定是十分的稀少。但是历代以来,许多制壶大师出于对供春的景仰,也仿制了不少树瘿壶。
就是不知道,这一把树瘿壶,究竟是不是出自名家大师的手笔。
祁象若有所思,也不客气,直接把紫砂壶盖拧开,再把壶身从盒中取出来,上手打量。
说句题外话,看壶也需要一定技巧,很讲究壶身与壶盖分离,然后再鉴赏。不然的话,连壶带盖拿起来,要是翻转看壶底,又没有留意壶盖,肯定要悲剧。
壶盖一掉地上,砰一声碎了,这把壶也废了大半。
这是经验之谈,那是前人以无数血泪才总结出来的教训,不能忽视。
祁象很小心,自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把壶身拿起来之后,他首先是注意打量壶柄位置,以及壶的底足……
一般来说,紫砂壶和字画一样,也是有款识的。
这些款识,就相当于现代商品的商标,在标记中往往隐藏了足够分量的信息,让人比较容易判断东西的来历、真假。
说实话,祁象对于这把紫砂壶的第一印象不错,上手的时候,壶身分量标准,不轻不重,很是舒服。特别是粟色的表面,古香古色,如枯藤老树,自有一番特殊韵味。
在看惯了千篇一律,中规中矩的茶壶之后,像树瘿壶这种奇特造型的紫砂壶,自然让人眼前一亮,十分的惊艳。
这壶韵味很足,祁象感觉应该是大师名家之作。翻看了片刻,他就在壶柄把下,发现了两字小小的篆字。
“真记!”
祁象若有所思,想了想之后,他把壶身放下,又拿起壶盖打量,主要是察看壶盖内壁。果不其然,一个小戳印记,就在盖内显现。
“寿珍……”
供春发明创造的紫砂壶款式不少,其中树瘿壶是比较著名的一种。
一些文献资料记载,当年供春在寺院之中,跟从一个老僧学习制作茶壶,不过他的天资聪颖,很快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他以寺院旁边的大银杏树的树瘿,作为壶身表面的花纹。由于没有趁手的工具,他干脆斫木为模、削竹为刀,用手指按平胎面。
这样的壶,看起来十分的粗犷简陋。但是当壶烧制成功之后,反而显得古秀可爱,就好像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古器,栗色暗金,如铜如铁,别具特色。
这样的古拙之美,更让人着迷、赞赏。
从此以后,供春声名大振,树瘿壶也成为了稀世名壶。到了清代,一些权贵对紫砂壶搜罗极广,记载详尽,可是单单缺少供春壶,不少人为此抱憾终生。
当然,供春亲手制作的名壶,肯定是十分的稀少。但是历代以来,许多制壶大师出于对供春的景仰,也仿制了不少树瘿壶。
就是不知道,这一把树瘿壶,究竟是不是出自名家大师的手笔。
祁象若有所思,也不客气,直接把紫砂壶盖拧开,再把壶身从盒中取出来,上手打量。
说句题外话,看壶也需要一定技巧,很讲究壶身与壶盖分离,然后再鉴赏。不然的话,连壶带盖拿起来,要是翻转看壶底,又没有留意壶盖,肯定要悲剧。
壶盖一掉地上,砰一声碎了,这把壶也废了大半。
这是经验之谈,那是前人以无数血泪才总结出来的教训,不能忽视。
祁象很小心,自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把壶身拿起来之后,他首先是注意打量壶柄位置,以及壶的底足……
一般来说,紫砂壶和字画一样,也是有款识的。
这些款识,就相当于现代商品的商标,在标记中往往隐藏了足够分量的信息,让人比较容易判断东西的来历、真假。
说实话,祁象对于这把紫砂壶的第一印象不错,上手的时候,壶身分量标准,不轻不重,很是舒服。特别是粟色的表面,古香古色,如枯藤老树,自有一番特殊韵味。
在看惯了千篇一律,中规中矩的茶壶之后,像树瘿壶这种奇特造型的紫砂壶,自然让人眼前一亮,十分的惊艳。
这壶韵味很足,祁象感觉应该是大师名家之作。翻看了片刻,他就在壶柄把下,发现了两字小小的篆字。
“真记!”
祁象若有所思,想了想之后,他把壶身放下,又拿起壶盖打量,主要是察看壶盖内壁。果不其然,一个小戳印记,就在盖内显现。
“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