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的路,人生百态,不外如是。

    主持人问:“如果没有对足球的热爱,你认为自己现在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唐鸿坦言笑道:“应该会是一个投资者的角色吧,清闲的时间会多,依然会保持健身的习惯,但会努力去培养更多的生活爱好,可能我会花更多时间在旅行上,把世界上想去的地方都转一圈。”

    “现在不行吗?”

    “想一想似乎可以,但实际上到了假期,自己又会变得有些懒,不想世界各地转悠,只想找个风景好的地方与家人待在一起,至于游玩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是等退役之后吧。”

    主持人与他接下来讨论了一些中国足球的情况。

    唐鸿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说:“虽然中国与日本几乎是同时开始了职业化的足球发展,但在管理者制定决策与战略层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日本足球的战略发展往往是以十年,二十年为周期,中国足球没有稳定且长远的规划,同时在足球职业化的道路上扮演了太多角色,成熟的足球联赛中,足协只是制度的维护管理者,却不是每年在改变规则,以及要求协会内成员该怎么做,必须做出改变这种重大干涉。

    他们试图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给外部舆论一个满意答复,这往往损害了俱乐部的利益,对俱乐部发展很不利。”

    主持人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中国足球不行完全是管理层,足协的责任?”

    唐鸿笑着摇摇头道:“怎么可能呢?如果这个世界这么简单就好了。

    中国足球发展不成熟是全方面的,在俱乐部层面,当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大本营建立一个占地面积超大的足球学校时,应该放眼看看欧洲的球队会不会这么做。

    在外人看来一家俱乐部投入巨大建立了青训学院,甚至会让人感觉成品非常豪华。

    可同样的投入,可以建立分散到更多地区的小型足球学校,这对普及青训和吸纳年轻球员的效果肯定不同。

    而且从出发点上中国的青训学校与欧洲有着本质区别。

    欧洲的青训是为成年队服务的,他们不会期望招收更多的学生来创造高收益,他们期待的是从青训学院中走出下一个欧文,斯特林,梅西,哈维,卡西利亚斯。

    但中国的足球青训学校似乎热衷于赚钱,他们把这当成了一门生意来做。

    我从不否认职业俱乐部就是生意,投入,产出,控制收支,努力创造盈利。

    但青训学院本应该是这门生意中自身算在成本内的,不能去指望这部分来创造收益。

    如果你生活在中国,孩子正常上学的开支和去足球学校相比,后者的支出是前者差不多十倍!”

    主持人表情有些惊讶,可能在法国人眼中踢球是街头运动,而不是贵族运动!

    欧洲成熟的青训体系,一年的学费包括训练装备和训练后的餐饮,费用大概也就是500欧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