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后街的“white”(1/4)
安城是这座城的名字。
一条安城河把安城分成了北城和城南。
因为在60年代左右,河的南边是没有城的,所以老人们总喜欢把城南边叫做“城南”。后来渐渐有了“城南”,这个城谓也流传了下来。
而北城就是北城,这么多年的转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称谓以及城门前的城隍像……可能,可能那看似不变的石像也变了吧,哪有不会改变的物质呢?
就好比那所北城历史最悠久的国立中学——安城一中。
建校至今110年。虽说到1959年才正式称得上安城一中,但它确实存在已久,从宣统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和安城一起改变着。
安城一中繁华了方圆十里的大街小巷,毫不夸张。
商业中心,住家老户,开发的楼盘……都是因为安城一中才得以盈利稳定。毕竟作为安城市内升学率最高的高中,市内所有的家长都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迎接高考。不论是北城的,城南的,下属县集的,就连已在外地定居的家长们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样就导致了为了孩子,家长们租房买房都在这一片区。如此,能不繁华吗?
而在老校区校门口的那条街——后街,在十年前还是最拥堵最繁华的地段,不过在一中校区七年前搬迁和政府规划开发后,人流量便稀少了起来。
那家校门口的奶茶店也变成了“white”咖啡店。
咖啡店内,李姝延正坐在最角落里的卡座,也没带口罩,低头看着手机,不知在看些什么。
此时店内没有客人,朵莹和高伟在吧台内聊天。
“也不知道杨姐什么时候能处理好家里的事情?”
“估计还需要点时间吧”听到朵莹主动提起另一位因家里有事请假的员工,高伟回应道,接着又笑弄道:“昨天和杨姐聊天,杨姐还说:‘有朵莹在,我就放心了。’”
“哪有……骗人。”朵莹的耳尖又红了。
“真的,你看你看。”怕朵莹以为自己在开玩笑,高伟拿起台面上的手机,找到和杨姐的聊天记录给朵莹看。
“……”看到一字不差的消息,朵莹整个耳朵都泛了红,不过也能透过眼睛感觉到她现在除了羞涩更多的是开心。
见朵莹不说话,高伟扯开了话题:“诶,你觉不觉得今天下午小白姐有点怪怪的?”
“什么?”
“就……就是怪怪的,我也说不上来。”
“嗯……好像是有点儿,姐她今天还做了一杯咖啡。”
一条安城河把安城分成了北城和城南。
因为在60年代左右,河的南边是没有城的,所以老人们总喜欢把城南边叫做“城南”。后来渐渐有了“城南”,这个城谓也流传了下来。
而北城就是北城,这么多年的转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称谓以及城门前的城隍像……可能,可能那看似不变的石像也变了吧,哪有不会改变的物质呢?
就好比那所北城历史最悠久的国立中学——安城一中。
建校至今110年。虽说到1959年才正式称得上安城一中,但它确实存在已久,从宣统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和安城一起改变着。
安城一中繁华了方圆十里的大街小巷,毫不夸张。
商业中心,住家老户,开发的楼盘……都是因为安城一中才得以盈利稳定。毕竟作为安城市内升学率最高的高中,市内所有的家长都挤破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迎接高考。不论是北城的,城南的,下属县集的,就连已在外地定居的家长们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样就导致了为了孩子,家长们租房买房都在这一片区。如此,能不繁华吗?
而在老校区校门口的那条街——后街,在十年前还是最拥堵最繁华的地段,不过在一中校区七年前搬迁和政府规划开发后,人流量便稀少了起来。
那家校门口的奶茶店也变成了“white”咖啡店。
咖啡店内,李姝延正坐在最角落里的卡座,也没带口罩,低头看着手机,不知在看些什么。
此时店内没有客人,朵莹和高伟在吧台内聊天。
“也不知道杨姐什么时候能处理好家里的事情?”
“估计还需要点时间吧”听到朵莹主动提起另一位因家里有事请假的员工,高伟回应道,接着又笑弄道:“昨天和杨姐聊天,杨姐还说:‘有朵莹在,我就放心了。’”
“哪有……骗人。”朵莹的耳尖又红了。
“真的,你看你看。”怕朵莹以为自己在开玩笑,高伟拿起台面上的手机,找到和杨姐的聊天记录给朵莹看。
“……”看到一字不差的消息,朵莹整个耳朵都泛了红,不过也能透过眼睛感觉到她现在除了羞涩更多的是开心。
见朵莹不说话,高伟扯开了话题:“诶,你觉不觉得今天下午小白姐有点怪怪的?”
“什么?”
“就……就是怪怪的,我也说不上来。”
“嗯……好像是有点儿,姐她今天还做了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