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上选择围城已过去十二日,真定城下依旧在做两件事。

    一个就是在土垒上攒射真定城头,一个就是在营内加紧打造巨型巢车。

    但这日清晨,一骑从西面驰奔而来,一到大营外就落马在棘道上飞跑。泰山军军制之严,可窥一斑。纵然是真的十万火急,都不得在营内跑马。

    好在此游奕也是健走之人,在高举羽檄一路飞奔下,很快就入了中军辕帐。这会,大本营下的诸多高级军吏正在大帐下议事,议的就是关于燕兵东进到常山关一带的事情。

    自数日之前,张冲就已经从蓟城所布置的谍报得知了卢植率领了近三万大军突然东向去了常山关。

    彼时泰山军在常山关一带并没有谍报,所以也不清楚卢植带兵去常山关的有何军事目的,于是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速派了谍报去西北面的常山关一带探查。

    最后探查的结果竟然是,卢植带着幽州军团去常山关防备鲜卑人了。

    这个结果大大超过了张冲的预料,他本以为卢植出兵是要南下救援常山,却没想到他去常山关防备鲜卑人去了。

    实际上,这就是张冲不太清楚北疆人的心态和大防了。对于卢植这样的边地精英来说,每年来自北方草原的鲜卑人可比张冲要来的仇恨的多了。

    两者之间数世血仇,无论是卢植还是军中的大部分北地男儿,皆驱动着这一军事行动。

    而这事又是怎么回事了呢?为何又去了常山关呢?

    实际上,张冲在此之前连此关的名字都不太清楚,就更不用说知道此关之利害了。

    既然不懂,那自然要请教呀。但张冲遍查大帐一圈,却也没一个懂的。因为他们和自己一样,不是泰山人就是中原人,即便是冀州人,但也因为层次太低,并不清楚里面的线条。

    而这个时候,帐下的刘惠突然向张冲举荐了一人,正是原在襄国负隅顽抗,最后被部下送擒的沮授。

    刘惠说:

    “论北疆之大略,沮授此人无出其右。”

    于是,有了刘惠的举荐,一直蹉跎在辎重营的沮授出现在了大帐之内,也让张冲终于明白了为何卢植会去常山关。

    实际上,常山关在春秋时期也叫鸿上关。啥意思呢?就是说此地之险要只有鸿鸟才能飞过,人是别想过的。而在后世,这里也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倒马关,取山路险峻,马为之倒,因名。

    此关如何重要呢?

    一句话,它是大同盆地到河北平原的唯一通道。

    说来,常山关的前身,也就是鸿上关,实际上不是汉人建的,反而是白戎的中山国人建立的,建立之初就是防御赵人的。

    春秋战国的大发展基本奠定了华夏的基本格局,这个格局既包括文明上的,也是地缘上的。如今汉室的大部分版图都是在那个时期完成开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