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军追击是顺着大凌河北岸追击的,而乌桓人是从大凌河南北两岸同时出兵的。

    张冲在看到乌桓人的调动后,马上就意识到一旦他们在北岸和乌桓人逆攻,那南岸的乌桓人就很容易渗透到己方后面过河,进而对自己形成前后包夹之势。

    见此,张冲立即调度,令奚慎之飞豹军千人渡河向南,截击南岸之乌桓。

    大凌河此时处于枯水期,有些地段甚至处在断流之中。

    但即便如此,因为泰山军此前并没有勘察过这段水路,所以奚慎渡河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更严重的是,一旦奚慎所部过河,那就真的远离了中军,而在南岸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不清楚。

    换言之,奚慎就是过河的卒,有进无退。

    当奚慎接到这个军令的时候,他还在迟疑,他麾下四大将之一的黄绪就难为道:

    “校尉,王上这命好生古怪,现在已是临战,还要我们渡河南下,这番折腾下来,且不说水情危险,就是乌桓人对咱们半渡而击,咱们飞豹军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奚慎远远看了下对面南岸的乌桓人,见他们也不上前,只是远远的就停了下来,心里有了计较。

    但他还是问了身边另外一位部将,同是四部将的吴宪:

    “老吴,你说说,这怎么打?”

    吴宪是鄄城人,从奚慎主管河济时就已经追随于他,也对奚慎的心思把握最深刻。

    他低头想了想,回应道:

    “王上让咱们渡河,自然是从全局考虑的。现在因为这条河的阻碍,对面乌桓人借着人数优势,在南北两岸皆出阵,这就好像螃蟹的两个钳,如果不管它南岸的那支兵,那这钳就会来戳我们屁股。所以王上才让咱们渡河。”

    依旧是黄绪,他小声嘟哝了句:

    “那为何是我部南下?乐进的铁骑军为啥不去?”

    这声音很小,也就在场的三人能听到。

    但包括奚慎在内的两人,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呵斥,不过这本身也说明了态度。

    实际上,奚慎在泰山军是有特殊性的。

    首先就是他是早年加入泰山军的,当时张冲他们还没有东去泰山,奚慎和一众恶少年就加入其中。

    随着泰山军的发展壮大,昔日的那些恶少年们,也很快位居要位。虽然后面有很多恶少年渐渐远离了奚慎。但依旧有为数不少的人依旧围绕在奚慎身边,形成了一定的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