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皇帝要想做的合格,那至少是要受过系统帝王教育的。

    而该说不说,在汉室中,已经很久没有合格的的皇帝了。

    如明帝、章帝,他俩都是作为皇帝预备人培养的,而且都是及壮登基,所以一开始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之后章帝当皇帝没十年就死了,留下一个只有十岁的皇帝。从那个时候开始,国朝就开始陷入到了主少国疑的可怕循环中。

    一直到顺帝死后,大将军梁冀先是扶持了质帝,然后因小皇帝对顺帝表达了不满就被他毒死了,然后又扶持了才十五岁的桓帝。

    桓帝作为一个河北王系的宗室,从来没被当做皇帝培养过,哪可能来的皇家教育,所以也是不合格的。

    后面桓帝死了没有子嗣,历史再一次循环,河北王系宗室的刘宏被迎入了皇宫作为皇帝。

    而刘宏也没有受过帝王教育。

    直到刘辩和刘协二人,他们可以说是汉室百年来唯二受过系统教育的皇子了。得赖于其父掌权时间长,他们兄弟二人得以获得完整的皇子教育。

    所以,在能力上此时的刘辩不成问题,这也是钟繇等人一致认可的。

    但刘辩还缺一块,那就是时间的沉淀。

    作为皇帝来说,他天然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常处在宫中,对宫外的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

    所以这就往往造成他们和现实脱节,被外朝的大臣们所糊弄。

    而刘辩纵然有政治认识,也有权谋斗争的禀赋,但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对于外界的认识太匮乏了,对外朝大臣们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完全不了解。

    作为刘辩的老师,钟繇毫不怀疑,如果给刘辩十年的沉淀,他必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君王,但奈何刘辩没有这个十年。

    所以钟繇才必须提醒刘辩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定何进党羽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如果刘辩已经是执掌朝堂十年的雄主了,那外朝的那些大臣各有什么关系,他必然一清二楚,哪些人和何进是一党的,刘辩自己就能定下。

    而有了十年的执政经验,刘辩也早能培养一帮班底,服从者高官厚禄,不服从者就是贬之到死。

    只要不犯浑不任性,能给真有才能的机会。而尸位素餐者,不论老幼,也能做到罢免。

    到时候,小皇帝自然能将帝国统治的铁捅一般。

    毕竟在这个人治的时代,小皇帝只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官僚团队,就能牢牢掌控住朝庭。

    但现在不是,刘辩现在都只是认识一些公卿,一些具体执行的大臣们却都没认齐,如何能确定与何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