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贾琏正准备下工坊,被郎中大人拦住了:“贾大人,看看这个。”

    接过郎中大人递过来的公文,看一眼便瞳孔微微收缩,【经李相建议,陛下核准,拟于工部试行该格式公文,着当事人贾琏草拟格式上呈定稿。】

    郎中大人一直盯着贾琏的反应,见其瞬间微微缩了一下脖子,目光聚焦,如同炸毛的猫,心头微微一颤,暗道:此子竟做此等反应?明明是看着非常风光的事情。

    转瞬之间,贾琏便恢复了常态,把公文还给郎中大人道:“卑职领命,下午弄好。”

    贾琏继续下工坊,看起来跟平时没两样,实则心里一直在思考文稿范本的事情。

    事情是李清建议的,所以一定没那么简单。这是好事么?真就未必。

    那么多积年官僚,需要你来教他们怎么写公文?闹呢。

    一个搞不好,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老话怎么说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是千年积淀的智慧,尤其是在体制内,最忌讳的就是风头太甚。

    贾琏不喜欢出风头,写话本和评论都要用笔名。科举取士的当下,文人相轻是常态。

    你出名了,别人就想踩着你上位,这从来不是小说里的事情,现实比小说更精彩。

    更何况,贾琏的出身摆在这里的,他根本不需要这一类的手段来扬名。

    出身普通的读书人,才需要这样的机会,这东西对于贾琏而言,反而是累赘。

    事情既然已经成定局了,那也无可奈何。

    公文格式对于基层老官僚而言,信手拈来。午饭后一个时辰的工夫,贾琏就弄好了,交给郎中大人回到办公室后,贾琏一个人独坐思索。

    进门的张书吏被吓了一跳,总感觉面前坐着的不是贾琏,而是一座山。

    悄悄退出后,张书吏忍不住嘀咕:“这渊渟岳峙的气度,怎么养成的?”

    只能说气场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是真的存在的。

    身份加成这个东西,真就是存在的。只要还是正常的人类社会,一个普通人面对贾琏这种出身的人,就会产生出很多奇怪的联想。更别说这还是个挂逼!

    下值之后,贾琏直接去了张府,在庭院内遭遇了吴安中,这哥们最近过的不咋地,眼窝凹陷,黑眼圈非常的明显,一看就是操劳过度的样子。

    贾琏见了忍不住打趣:“吴兄,年轻人要节制啊!”

    吴安中不屑的回一个冷笑:“你个雏儿,也好意思教我?我儿子都满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