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很好奇的反问:“咋了?”

    林平主动抢答:“贾兄交卷之后,卷子被人取走,小跑后送,应是有大人物在等急了。”

    贾琏道:“你们两个在考试的时候,还有心思观察这些?算了,反正考完了,听天由命!”

    正说着呢,殿内有个尖锐的嗓子在喊:“时辰到,各位考生请入殿列队。”

    今年的殿试比较奇怪,往年的殿试,考官们送十份卷子到君前御览,今年是十一份。

    承辉帝似笑非笑的看着孔照,心情非常的畅快。为难首辅这个事情嘛,做过一次之后,下一次就越来越熟练了,这次还是有点刻意了,不够自然,下次一定要显得水到渠成。

    孔照自然是古井不波的心态,坐在这个位子上,什么妖魔鬼怪没见过?皇帝的玩法还算是正常的,都察院那群畜生弹劾官员的时候,各种刁钻的角度才叫叹为观止。

    以上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文字狱这个东西,并非【我大清】所独有。纯粹就是看皇帝需要不需要,【我大清】比较出名的原因是异族统治,清末那会为了造-反,没少编下三路的段子。毕竟要论传播速度和广度,啥都比不上下三路有市场。

    真不是强词夺理,乌台诗案,了解一下。

    皇权时代自由心证的案例,比比皆是。

    你说你是道德君子,最好你真的是道德君子。就像某艺人说自己是学霸一样,你最好真是。区别在于,古代的官员塌房,看皇帝保不报,现代的艺人塌房了,看观众是否买账。

    总而言之,孔照身为首辅,必须是个道德君子,至少是不能有明显瑕疵那种。

    “陛下,贾琏的卷子比较特殊,以文采论一般,然其策论冠绝今科,臣以为,不能为状元,便为最末。臣不能诀,伏为陛下可圣裁!”孔照说着话,出列伏地大礼。

    孔照的意思很明确,涉及到国家决策的事情,即便是首辅也不敢擅专。

    事情嘛,只能是皇帝来决定,臣子提供选项。

    已经看过策论的承辉帝当然知道贾琏给考官们出了什么难题,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直接给解决办法。而是另外射箭之后,再画靶子,告诉大家,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简单易懂的解释就是,朝廷内部的问题,大家都看见了,先放一放,我们说说外部。

    说实话,初看的时候,几位内阁大臣都想亲手刀了贾琏,伱这天雷落下来,在场的哪个都跑不掉,你知道不知道?知道还拉着大家一起挨雷劈么?再仔细看一遍,却忍不住惊叹,妙啊!实在是妙!尤其是后面,绕开了所有问题,开辟新赛道,根本问题还能暂时解决。

    以后如果出了新问题,那跟我有啥关系?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嘛,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古人不蠢的,甚至这些做到阁老的大臣们,个顶个智商都是人类拔尖的。

    看史书上那些饮鸩止渴的政策,真的是古人智商和见识导致的么?